目前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主体设备已经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装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目前世界最现代化的冶金装备几乎都在中国,如5500m3的高炉、5500mm大型宽厚板轧机、2250mm宽带钢热连轧机、2180mm宽带钢冷连轧机等。
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我国钢铁工业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在70%左右。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一些地区钢铁污染排放已经超出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家节能环保要求比,有明显差距。与国外先进的冶金装备相比,国内在役冶金装备大多数没有信息检测和故障诊断系统;引进装备和少量国产装备具备远程监控系统,但多数没有使用;引进装备的信息与工艺结合应用不充分等。
当前尤其突出的问题是:由于产能过剩,企业利润下降,设备维护和备件更新面临困难,大量冶金机械设备“带病工作”,一些企业主管装备的领导和部门形容自己是坐在“火山”上;生产消耗大,包括金属损失多,轧辊等操作更换件消耗大,轴承等机电设备备件消耗大,油、水、电、燃气等能源介质消耗大;产品质量不稳定,主要是高端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不稳定;产品特色不够,同质化严重,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够。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装备在役再制造”是重要路径之一。
所谓“装备在役再制造”,就是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对在线运行的装备进行技术改造。“装备在役再制造”一般要达到4个目的:一是实现冶金机械装备的安全、健康运行;二是促进装备与生产工艺匹配,实现系统的高效运行;三是促进冶金生产节能减排;四是适应钢铁产业的转型,即由规模化向定制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