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交互 注重融合
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机器人产业的做大做强。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天然在作“关于工业机器人进展”的主题演讲时,抛出了“现在的工业机器人很笨”的观点。
他说,目前,很多企业希望将来机器人和人一起干活,但由于工业机器人的示教实践很长,所以人们一直在想办法,希望工业机器人能够“即插即用”。这也是制约工业机器人发展的一项技术瓶颈,即人机交互很难。
目前,工业机器人还难以理解抽象的命令。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机器人可以与人进行交流,与人互助,而且是安全的,也就是说,人与工业机器人的关系要像师傅带徒弟一样,由现在的主仆关系变为合作伙伴,变成朋友。
另外,工业机器人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除汽车、电子等批量生产的行业外,其运用领域有限,例如,面对非对称性对象,比如再制造领域,现有的机器人还不适用。在飞机制造领域,其装配仍接近于手工作坊。另外,在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也很难用机器人代替产业工人。
“人机共融”是新一代机器人的本质特征。德国的工业4.0实际上就是“人机融合”。王天然表示,“当然,还有更加长远的目标,比如说用新材料研发软体机器人,它的动力学和运用学等控制原理和现在都将有很大不同。”
从全球看,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需求是非常广泛的,目前约有160万台机器人在运转,尽管体量不大,但影响非常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器人市场。2013年中国销售的机器人达36000台,比2012年增长了41%,超过了日本。
“中国现在大概有13万台机器人在运行。”王天然预计,中国的机器人市场还将继续扩大。其理由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新技术的进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发展中国家每万名产业工人拥有机器人量是很低的。目前,韩国每万名产业工人拥有机器人300~400台,全球平均数是58台,而我国只有23台。
二是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劳动力的数量继续下降。按照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分析预测,中国劳动力近五年间减少了2000万人,2012年到2015年还将再减少2000万人,2015年到2020年还将再减少2000万人。
三是我国经济技术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我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某些行业将逐步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例如工程机械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很大。
那么,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机器人制造企业准备好了么?
王天然表示,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包括:关键部件有赖进口,减速器、电机和伺服系统基本依靠进口,成本很高,企业盈利困难。国内的企业规模小,相比之下,机器人领域的大型跨国公司几乎都在中国设厂,国内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国家政策支持还不够,特别是政策的连续性不够,鼓励整机进口的政策对产业发展不利。
对此,他建议,要积极科学地发展机器人产业,一方面,主机行业要加强市场开拓,关键零部件行业要进行技术攻关。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行业发展,在应用工程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会上,围绕“复杂装备的创新设计与数字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为与会代表论述了“产品概念设计与创新技术、基于知识的智能设计技术、大批量定制与模块化设计技术、数字样机与仿真设计技术等先进制造领域的10大共性关键技术。
上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