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传统工业城市。上海制造业占全市GDP总量的比重长期保持在50%左右,近几年这一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也保持在40%上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制造业仍将是上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上海在制造业领域的传统优势已难以为继,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求日益明显。
要摆脱这种困境,上海制造业必须通过迈向“高端化”和“服务化”来建立新的竞争优势。“高端化”即制造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以及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等的综合集成应用,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服务化”即制造企业通过提供与产品相配套的高水平的使用与维护服务,为产品赋予更多价值,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是上海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但技术创新具有较长的时间周期而且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从中短期来看,通过业务模式创新实现制造业服务化是更容易见效的方式。上海在着力创建科技创新中心的同时,也需要加快推进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
制造业服务化现象与问题
目前上海不少制造企业的服务业板块利润率都低于制造业务,影响了企业对服务业务进行投资的积极性,“微笑曲线”变成了“苦笑曲线”。
近几年受制造业利润不断下滑的形势压迫以及国外制造业巨大的服务化转型的示范,上海各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转型意识明显增强。
在上海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过程中,催生了一批服务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企业。例如上海汽车集团高度重视服务贸易板块的发展,并着重规划了“安吉”、“安悦”等服务业品牌。安吉物流目前是全国最大的汽车物流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安吉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车载信息服务企业。宝钢节能是全国最大的合同能源管理企业,这些企业已成为上海服务业的重要品牌。
服务业务给制造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其一体现为直接效益,如目前宝钢集团的各大板块业务中,来自服务业板块的利润已占50%以上,超过钢铁主业收入,在钢铁业普遍不景气的今天,服务业务收入正成为宝钢集团新的价值源泉。其二体现为间接收益,例如上海汽车集团、上海电气集团,虽然目前这些企业中服务业务收入和利润占比不高,但服务业务的开展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优化了生产制造流程、提升了供应链效率,从而增强了制造主业的竞争力。
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先进企业相比,上海的制造业服务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
服务业务收入占比较低。目前上海市各主要制造业集团的业务收入中,服务业板块的收入基本都在20%以下甚至10%以下,与国际同行企业相比差距明显。以电梯行业为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著名电梯企业的营业收入中只有20%左右来自新电梯销售,其余80%营业收入都是来自于电梯的售后维修、保养等服务,目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上海三菱电梯,来自新电梯销售收入占到80%以上,来自服务业的收入只占不到20%。
服务业利润率较低。一般而言,产业链中的服务环节利润率通常要高于制造业环节,因此形成“微笑曲线”,但从调研结果来看,目前上海不少制造企业的服务业板块利润率都低于制造业务,影响了企业对服务业务进行投资的积极性,“微笑曲线”变成了“苦笑曲线”。出现 “苦笑曲线”原因包括:某些制造业(如汽车、石化)受到一定程度的行业保护;服务业领域的市场不规范,竞争混乱;服务行业劳动力价格快速上升等。
1 2 3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