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看了不少有关新工业革命的书。这些书都把定制化生产以及对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的利用,生产和服务的结合等等当做新工业革命的特色。不说这所谓的新工业革命是否已经在发生,编辑更感兴趣的是我们的光器件工业该如何应对这场“革命”。
英国记者Peter Marsh在他的“新工业革命”一书中指出美国福特汽车代表了工业时代的批量标准化制造,而1980年代进入顶峰的丰田精益生产模式则是大批量定制化的代表,世界从2000年代开始已经进入个性化批量生产的时代,其代表是法国的依路视眼镜,每一副最后出产的眼镜都是不同的,而企业还可以形成规模生产。个性化和量产或许会有矛盾,依路视解决的关键是把可以批量的部分和个性化的部分分开。这其实类似于手机换壳,其实这也是个性化生产的一个简单例子。
说了半天,上述这些和光器件产业有关系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光器件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以小批量多品种为特色的。Leo老师的系列文章里已经反复讲了这个问题。正因为是少批量多品种,才会产生生产管理中的游击队和正规军的问题。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的光器件公司通常就能赚更多的钱。当下不少光器件企业也在推进丰田模式的精益生产管理。如此看来,光器件工业七十已经是大批量定制化生产的典型行业。那么,在以个性化生产为特色的新工业革命面前,光器件工业又该如何去适应呢?
虽然很难想象光器件工业完全进入个性化定制,但是对于规格种类的更多要求却很可能是现实。未来的光器件生产要求产线能够更加灵活化,自动化。当下不少光器件公司的自动化改造算是因应新工业革命要求的一种体现。可是,问题是,智能制造到底能多大程度适应光器件行业的要求?现有的智能制造技术能否满足光器件厂商的要求?
编辑和许多从事自动化改造的光器件公司交流过,许多人都提到现在的自动化生产,其实只是半自动化的生产,离完全的智能生产还远得很。人的影响虽然努力被降低,但是依然很重要。在机器和人的关系上,特斯拉的马斯克不是说未来五年会出现机器人杀人。你或许会觉得他的话危言耸听,可是特斯拉的产线却是充斥着库卡和Fanuc的机器人,那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智能产线之一,马斯克比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更有资格说这话。如何让马斯克的预言落空,归根到底,还是要发挥好人的作用。
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说过,企业不能只依靠自动化解决所有问题,找到培训和激励员工的最佳方法才是王道。新的工业革命,归根到底靠的是人的提升。光器件工业要想跟上这一轮革命,不仅要减少用工,更要提高员工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