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能应用的推广主要基于人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天津钜祥精密模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新型电子元器件及精密模具的生产,是典型的人力密集型企业。该公司经理徐贵奇说,现在一线普通工人月薪至少在三四千元,有一定技术工人收入堪比北上广白领。
从国内举办的多场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中获悉,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安卓系统操控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不少装备制造企业解决人力成本上涨压力的利器。作为一汽丰田供应商之一,天津神技夹具设备有限公司营业部负责人刘莉说,公司近期推出了一批符合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工业机器人,它们大都轻量小型化、低成本简单路线施工、稳定性好。这部分产品订单仅去年几个月就超过400多万元。
工业机器人正在我国制造工厂展现出巨大活力。为苹果手机代工的富士康宣布,计划在组装线部署100万台机器人替代人工重复性手动操作。而专业生产工业机器人的史陶比尔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其订单量每年增长都在40%到50%。
华鑫证券发布研报指出,劳动力成本的显著上升倒逼制造业企业产业升级。中国机器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存在长期投资机会。
我国是国际市场上工业机器人的重要购买商。行业数据显示,中国在2013年的工业机器人购买量是全球销售量的1/5。总部位于德国的行业组织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也表现,中国在2012年买入36560台工业机器人,同比增幅高达60%。
日前,在天津举行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鹤皋表示,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机器人区域市场,近5年新安装的工业机器人增长了2倍。据行业研究机构高工产研预测,中国工业机器人产值空间在3100亿元至6880亿元。2014年是工业机器人发力的元年,有望以25%的复合增长率推算,中国机器人保有量到2025年才能达到发达国家目前水平。
尽管市场前景如此广阔,但专家认为,工业机器人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后可能带来的问题仍值得警惕,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随着工业机器人产业不断发展,占据技术优势的国家,制造业成本将大幅下降。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技术为美国制造业回流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旦工业机器人技术实现普及,国外制造业成本将大幅下降,届时,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可能会被进一步压缩。
二是工业机器人一旦完全私有化,就将成为企业主独享的生产工具。从全球范围看,工人大量失业,财富流动停滞等问题可能接踵而至,对社会结构可能形成较大冲击。
而当前摆在我国面前的首要问题,则是解决同国外的技术差距。蔡鹤皋坦陈,我国作为制造大国,在机器人应用方面一直处于落后地位。
目前,德国KUKA、日本FANUC、瑞士ABB和日本安川四大机器人企业都已经全面渗透中国市场。我国机器人产业链上游关键零部件欠缺,与国外技术差距较大。关键配套的单元部件和器件始终处于进口状态,一台进口的减速器约占机器人总成本的35%。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