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自动化要闻>中国中科院研究所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水平亟待提高

中国中科院研究所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水平亟待提高

发布时间:2014-08-19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自动化要闻 人浏览
关键字:

机器人 中科院

导  读:

中科院制造的机器人发展水平如何?有哪些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日前,《中国科学报》记者走访了从事机器人研发的中科院有关院所。尽管中科院相关院所在机器人研发领域做出了很多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技术创产品,相关技术的产业化程度也已走在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前列,但受访专家仍表示,中国机器人产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仍需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以及成果产业化方面作更多努力。


  中科院自动化所:服务市场国家“两不误”


  相比沈阳自动化所种类多样的机器人,中科院自动化所研发的机器人类型也不遑多让。他们曾经承担过国家基金委、科技部、工信部的多项与机器人相关的任务,掌握了许多机器人研发的关键技术。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硕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自动化所在控制器与自动焊接机器人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技术已相对成熟。“当然,我们主要还是做理论、技术先导方面的研究,产业化仍需要依托企业来完成。”


  据了解,自动化所的机器人研发一部分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还有一部分则在于落实国家战略要求。走进实验室,该所自主研发的医疗健康类服务型机器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一款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有着和人的小臂相似的高精度机器臂,它具备基于多数据融合的机器人定位与导航技术,能用激光找准手术点,“医生如果不用这个机器人,需要用上百例动物实验后才能找准手术部位,有了这项技术,就能够通过机器臂感知血管位置和压力,大大提高手术的准确率。”王硕说。


  看起来像一个大躺椅,有着舒适的坐垫、夸张的金属“脚”,这其实是一个下肢康复机器人。它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类型,如果下肢稍微有力气,可以上下移动,机器人会顺着这个节奏和频率摇摆;如果下肢完全没有力气,机器人会自动摆动,进而帮助患者锻炼自己的下肢,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精密感知与控制中心研究员徐德介绍,目前该团队在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成果是异构复杂零件的精密微装配机器人。该机器人2011年开始研制,2013年底研制成功,基本达到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的性能指标。“它的主要作用是对多种异构复杂零件实现精密的立体装配,应用在军方和工业领域的精密组件装配上。”此外,该所研发的自动搬运机器人,已在亚马逊公司天津运营中心稳定运行一年以上,“我们把关键技术做好之后,企业进一步做产品研发,现在刚刚开始小规模研究。


  中科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锁定服务与工业机器人


  相比自动化所和沈阳自动化所,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的机器人研发,主要锁定服务和工业两大机器人领域。


  该所项目办叶晓东介绍,该院的服务机器人包括老人服务机器人和类人型机器人等,主要应用于未来中国的服务业。


  目前,该所对老人服务机器人各组成单元及其信息处理、接口耦合、人机交互进行了深入研究,使得整个机器人系统有机集成,突破了环境识别、自主行走等多项关键技术。


  “它能够拾取和递送日常物品,陪老人聊天并进行简单的娱乐活动,还能对老人进行监护,比如提醒老人按时服药、锻炼等。”叶晓东介绍,这项成果的综合技术性能指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未来服务机器人大量进入家庭奠定了技术基础。


  该所2013年研制出类人型机器人,该课题属于中科院“一三五”重点培育方向。此款类人机器人也成为中国大陆唯一获得参加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举办的“国际机器人挑战赛”资格的项目。


  目前,该所已在工业机器人方面全面开展与企业的产业化合作。“现在劳动力的成本高价格贵,工业机器人不仅节约了成本,还能够提升质量,有的国外企业会对产业链上的机器人数目有要求,这就要求拓宽机器人的市场。”叶晓东介绍,研究所正积极与企业沟通,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以开发研制出市场迫切需要的机器人。事实上,这种产学合作已经积累了成功的经验。2007年,有企业向该所反映需要锻压方面的机器人,科技人员随即展开科研攻关,一方面抓紧研究,另一方面不断地完善技术,整个项目一做就是7年。


  叶晓东介绍,现有的锻造设备厂广泛用人工完成工件制坯、成型及冲孔工序中的取料和放料过程,不仅耗费人力、效率不高,且现场环境复杂,对人工自身影响很大。该所开发的“锻造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突破了高温环境下精确定位、多台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等核心关键技术,通过工业机器人实现了制坯、成型和冲孔过程的全自动上下料、故障报警、显示等功能,不仅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大大提升了我国锻造等金属加工业的自主创新水平。

上页 1 2 3 下页

本文地址:http://ca800.com/news/d_1nsrkqdfp8001_2.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博世力士乐为半导体技术提供世界上最多的自动化产品

下一篇:人机界面发展趋势分析和预测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自动化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机器人 中科院
  • 中科院研制出新型高效水面自动清洁机器人

    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智能研究所研究员刘锦淮课题组成功研发出“风光互补”自主式水面机器人。目前,研发单位已形成样机,并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

  • 中科院机器人产业联盟在沈成立

    中科院智能制造及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在沈阳成立。以“联盟”为载体,中科院的相关企业与研究所的研发、中试、生产及市场和优势的资源将得到充分集聚整合,推动智能制造产业链与创新链的高效“嫁接”,将新松机器人公司等企业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机器人企业。

  • 中科院机器人产业联盟在沈阳成立

    由新松机器人公司牵头的中科院智能制造及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在沈阳成立,联盟将推动新松等企业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机器人企业。

  • 洛阳机器人产业迈向新台阶

    经过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房自正,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洛阳)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院长及科研骨干对洛阳本地资源和企业的深入考察,18日,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洛阳)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正式成立,标志着研究院建设、院企院地合作正式启动。

  • 中科院研制出“水能摩擦纳米发电机” 海洋发电或成现实

    中科院研制出“水能摩擦纳米发电机” 海洋发电或成现实。国家“顶尖千人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中林领导的团队研制出水能摩擦纳米发电机,组网利用后或可实现每平方公里海面产生兆瓦级电能。海洋发电产生的能源或将超越水电等“绿色能源”。

  • 中科院自动化所一RFID技术专利获美国授权

    中科院自动化所一RFID技术专利获美国授权。日前在美国获得授权。该发明专利于2010年通过申请国际PCT途径,于2011年申请进入美国。它是自动化所首个通过国际PCT的途径在美国获得授权的专利。

  • 锦上添花,精川再次与中科院下属研究院合作流量计

    自2012年5月起,厦门精川与中科院就一直维持着稳定的合作关系,先后多次与其下属分院如材料与技术工程研究所(宁波),声学研究所(北京),自动化研究所(北京)合作过实验项目中所需的压力变送器,流量计及温控仪表等。

  • 中科院“汽车电子团队”落户杭州临江

    8月28日,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项目正式落户临江,双方约定,将共同投资设立中科院杭州汽车电子团工程中心暨浙江中科领航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这一公司将完全由海归团队负责具体创建运营。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