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北油田塔河采油一厂不断推进数字化油田建设,巧妙化解用工量大、油井管理信息滞后、安全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数字利刃在应对多种老油田难题时彰显优势。截至目前,该厂有362口油气井实现了数字远程实时监控,油井监控覆盖率达到50%,减少用工量114人,累计节约成本达到1170万元。
6月1日,塔河采油一厂组建的首支“网络蓝军”信息化专业化队伍投入运行,这是该厂在数字化油田建设过程中尝试性迈出的一步,同时也实现了信息管理从“协管”到“专业化”管理的重要转变。
4个油藏经营管理区、21个油藏开发管理单元,管辖范围涉及塔河油气田、西达里亚油气田、评价区、塔中、于奇和两顺地区六个油气田等,地域面积广,油井数量多,用工量居高不下,效益最大化受到制约。在产量、用工、效益这个三角难题面前,数字化油田建设成为该厂破解“人海战术”的一把利刃。
一个萝卜“多”个坑
“以前巡井,6个人,两台车,早中晚三趟,忙乎不停,对油井上一些突情况也不能第一时间处理。现在我们巡井人数减少了一半,在控制室里通过监控设备,对井口数据、图像可以实时监控,油井有异常变化,我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前往井场处理。”采油一队巡线工刘辉斌对数字管理带来的变化深有感触。
西达里亚油田是西北油田分公司最早的开发区块,迄今有20多年的开发历程,为管好西达里亚油田,采油一队前期投入了大量的人员巡检维护油井,用工人员数量一直居高不下。
“以前单井要员工驻守,可以说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人员减下来,这活儿就没有人干了。”采油一厂采油一队队长王海峰告诉记者。
为彻底改善西达里亚油田“增加效益”与“优化用工”之间的突出矛盾,采油一厂下大力气在西达里亚开展了“数字化”改造。如今,走进西达里亚监控室中,只要轻点鼠标,油井的实时画面、动态参数,就会一目了然,单井实现了无人值守,一个萝卜在多个坑里也能干出效率活。
在新油井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塔河采油一厂2011年平均每口井管理人数2.93人,2012年2.62人,2013年2.3人,2014年为2.02人连续四年实现了用工量零增长的目标。有效地控制了油田专业化服务队伍的规模和用工成本。
油井变成鼠标控制
“采油一厂管辖的油井面广、线长、点多,最远站点距离超过220公里,在以前,要实时掌握油井站点的生产动态,十分困难。”采油一厂厂长赵普春如是说。
然而,随着数字化油田建设的逐步推进,这个“难事”也渐渐变得简单起来。
在西达里亚监控室中,值班人员罗芳点击鼠标,9口单井的实时画面,动态参数,一目了然。
“你看现在这些生产数据和井场画面都是实时的,以前我们只有派巡线工去每一口单井录取,早上出去下午才能回来,油井上了出了问题,只有巡检到了才能发现,处理很是滞后”罗芳对于信息化在油井管理上带来的好处深有感触。
近年,该厂通过建立无缝信息管理网,对辖区内61口偏远单井和无人值守井油井的数据、视频图像进行全天候采集,对油井工况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10座单井流程的无人值守,单井生产参数报送效率大幅提升,井口日巡检周期由7天提升为每小时,并率先实现了故障巡井和例行巡井相结合的生产运行管理方式。
360全天候安全卫士
“系统压力由0.45兆帕上升到了0.98兆帕,已经超过设计压力,安全阀随时可能起跳”4月18日,该厂采油三队5-1计转站值班人员范军卫发现系统压力突然报警,第一时间他将这一险情上报给了技术人员。
十几分钟后,夜巡人员找到TK518压力异常井,现场光杆被拉弯了,10兆帕压力表打翻。情况十分危急,技术人员立即采取措施处置险情,化解了井喷危险。
“不管是白天黑夜360度旋转高清摄像探头,将井场内外一览无遗实时现示在监视屏上,当压力、流量、可疑人员等监控目标一旦出现波动或异常时,系统会立即报警并及时响应应急人员就会迅速赶往现场处置,实现了智能分析、预警处置和实时监控”生运行科何小龙说道。
该厂所辖面积达到3.6万平方公里,距厂部最远的油井直线距离220多公里,油井安全管理鞭长莫及,通过信息化建设,该厂已有362口油井实现了数字化监控,站到全厂油井总数的50%,系统通过三维力控组态软件,将生产数据解析成可读数据或绘制图表,并保存在数据库并以WEB方式发布,抽油机井功图、套压、回压、温度、三相电流、温度,经常实时画面等都实现了同步传输。各种突发情况处理从小时缩短到分钟,最大限度保障了油井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