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东坡区彻底关闭13家高污染高耗能
造纸企业。忍痛割掉税收大户,却让东坡区迎来轻装前进的机遇。2月23日全区经济项目工作会上传出消息,通过转型升级,该区已基本告别传统的造纸、化工等支柱产业,培育起生物
医药、食品、机械电子的新三大产业。在2015年前,要完成全区纸业的全面淘汰转型。
一朝曝光 牵出支柱产业隐痛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6月之前,东坡区一直是全省最大的再生纸生产基地,纸业更连续十多年处于全区五大支柱产业之列。2012年,该区27户造纸企业年上缴税收3424.8元,占全区工业税收11.5%。
去年6月,央视经济半小时以《哭泣的醴泉河》为题,曝光了东坡区醴泉河流域纸厂污染问题。东坡区领导坦言,看到全区经济支柱以这样“不光彩”的形式出现,“很吃惊和难受。”但他同时表示,污染的隐痛其实一直都在。
长达半年多的调研表明,全区纸企近半数长期不能达标排放,尤其是集中在醴泉河流域的十多家纸企,超标排放让河流长期浊流。另一方面,部分纸厂也在市场中失去竞争力,整体产能不足,技术力量落后,“被浙、闽、粤等地大型纸企逼到了角落”,区委书记李明舟告诉记者,过去以污染环境为代价,让企业赚大钱,然后政府“捡脚子”的路行不通了。
转型升级 高新产业频频落户
问题倒逼改革,东坡区出台了《加快推进全区造纸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决定彻底关停13家纸企,另有4家进入考核停止阶段。
去年底开始,13家纸企陆续停工停产,到2月9日全部关停。“但又不能一关了之”,李明舟直言,13家纸厂共淘汰了落后产能22.9万吨,但涉及职工近1500人,“他们的去留,再就业怎么办?关停纸企的场地设备闲置后,如何再利用转型?政府不能缺位。”
走访和借鉴东部沿海地区经验,东坡区决定对工人完善社保,并逐步进行职业培训,引导他们合理分流,择业就业;而对企业则配套转型升级资金,鼓励其转向第三产业。该区已成立工作小组,对口支持企业独资或引进战略合作者来发展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无污染的项目,或培育发展其他关联产业,延伸产业生态链,发展包装印刷等产业。对有意愿在原址上发展物流、专业市场或其他第三产业的厂区,可申请相关优惠措施。
从过去的可观产出,到眼下的自断财源,并向纸业投入近亿元转型升级资金,在该区经信局局长叶红梅看来,是划算的:“政府为的是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占领新产业制高点。”腾笼换鸟后的东坡区已吸引了28家生物医药及相关企业入驻,全速打造“西部药谷”。到现在,园区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