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2月23日刊登题为《2013年机器人抢走人类饭碗的八个途径》的文章称,2013年——还有2012年——的热门话题是,技术会不会接管我们的全部工作。进一步自动化可以让制造业就业机会从海外回归并让人类免于最危险、最讨厌差事的承诺让美国的反机器人军团稍感安慰。机器人福音派宣称,从理论上讲,这样一来人才就可以去从事更能让人有成就感、更能创造经济价值的工作。(言外之意:你越“有创造力”和“善于交际”,就越有可能生存下去。)
不管怎样,不妨看看自动化在今年让又一批工种过时的各种途径。
1.邮寄东西的人
早在2012年,亚马逊就收购了Kiva Systems,该公司生产的机器人能在仓库里处理在线订单并把订购商品送到发货点。亚马逊如今在三个运营中心有1382台这样的机器,最终也许根本不必在繁忙的假期销售旺季雇用几万名临时工。如果你对于亚马逊最终会使用无人机送货还持有怀疑,那么,这就是教训。
2.加热熟食的人
波及全国的快餐业罢工促使得到餐饮业扶持的研究人员严厉警告说,如果帮厨的要价太高,完全可以用机器人替代他们。这种事情还没有发生,但至少有一家公司正千方百计使之成为现实。有理由相信,已然在欧洲用触摸屏取代了收银员的麦当劳会抓住这个机会。
3.销售服装的人
电子商务冲击实体店早已不是新闻,但近来又有一种经营方式颇为自豪地将零售挤到一边。例如American Giant,这家优质基础服饰供应商就在旧金山郊外进行生产,它能赚钱是因为它只在线销售,省去了American Apparel的那种闪电式营销行动。这也许意味着你能以划算的价格买到一件美国制造的优质帽衫,也意味着原本也许会向你推销服装的人丢掉饭碗。
4.往架子上备货和收回购物车的人
并非所有节省劳力的创新都是高技术。折扣超市阿尔迪(Aldi)——与高档一点的乔氏食品连锁公司同属一家母公司——节省工资支出的办法是,购物车要收取25分定金,这样就不必由员工去收回;货架上摆放装满商品的盒子而不是让单件物品整齐排列。这对手头不宽裕的购物者来说是件好事,却是以减少就业机会为代价的。
5.开大卡车的人
自动驾驶技术在加速发展,眼下着重于客车。但真正人手紧缺的是长途卡车运输,正如记者布赖恩·冯指出的,用不知疲倦、不会迷路的遥控机器人来承担这个任务也许更安全。这意味着目前从事这份工作的570万人将不得不另谋生路。
6.操作农用机械的人
农业的历史是一部自动化发展长卷,到如今,美国的农场已经几乎看不到有人劳作。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操作机械代替人工耕田和收割的人。但他们的饭碗也不再有保障,新型拖拉机可以通过电脑指挥穿行于田间地头,就像一个巨型扫地机器人Roomba。
7.生产i系列产品(iProduct)的人
在对厂房工作条件密切关注了多年以后,富士康公司——生产苹果公司的大部分计算机、手机和平板电脑——决定尽可能多地把人换成机器。虽然这个进程不如预期的那么快、那么容易,但随着中国的工资水平上升,富士康别无选择,只能继续增加它在2010年宣称将达到百万之众的“富士康机器人”(Foxbot)。
8.从事低水平实验室工作的人
在北卡罗来纳州的三角研究园,实验室集团公司(LabCorp)正致力于开发能分拣和分解血样的机器,这是工资不低但由机器人做的话效率会更高的几十万个工作岗位之一。
明年也许还能再添上酒保岗位,但眼下,在调制曼哈顿鸡尾酒方面,人似乎仍占据相对于机器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