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人工成本的递增,机器人与之相比,便有了巨大的优势。使用自动化设备或使用智能机器人替换人工将成为未来的趋势,而对机器人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随着人型机器人的登场,过去难以实现自动化的领域变为可能。欧美纷纷开发,期待人型机器人能够成为带动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的生力军。
在这种趋势和大环境下,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也孕育而生。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自动化装备。自从1962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技术及其产品发展很快,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自动化工厂(F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自动化工具。
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工业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劳动力,正悄然改变着制造业的用工范式。目前的以人为主的生产模式,将慢慢被以机器人为主导的模式所取代,后者以高劳动率和低成本优势正越来越受到工业企业的关注。
目前,中国是全球机器人行业增长最快的市场。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了2.7万台。虽然落后于日本,但预测数据表明,国内的高增长将使得中国在2年内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据专业预测,到2015年工业机器人的产业规模有望超过万亿,智能制造及智能化设备行业前景乐观。就全部产业链来看,以深圳为例,数据统计显示,与机器人技术相关的信息、家电、通讯等装备制造业的产品规模已达3000多亿元,居全国前列。2012年深圳的机器人企业产值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30%,个别企业的增速甚至达200%。长期来看,未来此行业仍将保持高增长态势,产业爆发将是大概率事件。
近几年,“智慧工厂”的概念引发我国制造业的强烈关注。事实上,“智慧工厂”早已经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广泛标准,而在我国,这一趋势才刚刚萌芽。“十二五”规划中,制造业智能化已经被国家列为未来行业发展的关键战略。
智慧工厂是现代工厂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是在数字化工厂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的技术和设备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清楚掌握产销流程、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上人工的干预、及时正确地采集生产线数据,以及合理的生产计划编排与生产进度,并加上绿色智能的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于一体,构建一个高效节能的、绿色环保的、环境舒适的人性化工厂。
早在2009年,IBM就发布了“智慧地球”的构想理念,IMB也凭借这个理念,实现了从IT到“智慧工厂”的成功转型。富士康中国厂区的百万机器人计划,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目前该计划已在哈尔滨正式启动,至此,富士康距离“智慧工厂”更近了一步。而在部分发达地区,制造企业的“智慧工厂”已有不少投入使用,其他正在积极酝酿。
由于智慧工厂具有降低人力成本、支援弹性和复杂制造作业、加大生产效益等多项优势,因此目前已吸引我国不少制造企业的导入,以制造业的终端环节——“质量检测”为例来看:据权威数据统计显示,国内检测、分析等科学仪器均保持20%以上的增幅,仪器仪表产销能力超过2亿台,工业总产值290亿元以上。俨然,自动化检测设备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自动化检测设备与机器人、机械手等工业设备一起构建了“智慧工厂”。
“智慧工厂”在制造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另一名词“无人车间”也是新时代的产物。
无人工厂又叫自动化工厂、全自动化工厂,是指全部生产活动由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生产第一线配有机器人而无需配备工人的工厂。
通常情况下,“无人工厂”只是某一企业的“无人生产车间”,只是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在生产过程背后却是庞大的科研和管理队伍。大批科研人员为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工艺的改进、新机器设备的发明创新等花费了大量的高质量劳动,形成了数量巨大的价值。管理复杂、先进企业的劳动也是高级复杂劳动,具有更大的价值量。这样,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属于劳动生产力高的部门,他们的剩余价值率也远高于一般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率,他们也创造出大量的剩余价值。
“无人工厂”在科研和管理部门形成的巨大价值和剩余价值需要通过生产环节转移到商品上面,需要通过商品的交换来得到实现。这样,“无人工厂”的高利润中,除了直接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者、管理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外,有很大部分来自于背后的科研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这些人员隐藏在直接的生产过程背后,但是,他们创造的大量价值和剩余价值却通过交换过程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