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0日~31日“首届全国传感技术应用大会—中国传感技术工程师年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此次会议旨在加强传感技术应用领域中企业之间、研发与应用工程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传感技术领域整体应用水平,以满足各个行业的需求。
传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它也是当今很多技术和应用系统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技术,其技术涉及到材料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传输与处理、信号识别等多个学科。传感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高新技术,对各行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在科技部的“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和工信部公布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提出:要集中多方资源,大力提升感知技术水平、推进传输技术突破、加强处理技术研究、巩固共性技术基础。
另外,我国传感器应用产业正在形成,很多应用技术已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中国传感技术工程师越来越需要了解传感技术应用的国内外最新进展,以提高自身的应用水平,最终提升我国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的能力。
目前,我国从事传感器技术研发的主要是高校、中科院和相关部委的研究机构,企业的技术实力较弱,很多是与国外合作,或是进行二次封装。而在发达国家,传感器的研发和产业化更多由企业来主导。
手机里的光线感应器、汽车里的里程表传感器、医疗领域用于检测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的传感器,以及航空航天领域用于监测飞行器运行状态的传感器……可以说,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工业和国防等领域。
与此同时,我国在传感器发展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记者从3月30日~31日召开的首届全国传感技术应用大会上了解到,目前我国虽然传感器企业众多,但大都面向中低端领域,在高端领域几乎没有市场份额。此外,科研院所在传感器技术的研究方面已与国际接轨,但产业化瓶颈迟迟未能突破。
针对这些问题,此次会议上有专家建议,中国应该把握传感器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加速传感器技术的产业化,并通过整体解决方案模式,让传感器企业得到良性的发展。
政策助力
传感器与通信、计算机被称为现代信息系统的三大支柱。因其技术含量高、渗透能力强,以及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据北京理工大学首席教授李科杰介绍,目前已有多个发达国家把传感器特别是军用传感器列为国家重点大力发展计划。比如,美国提出了对国家长期安全和经济繁荣至关重要的22项技术,其中第六项即为传感器与信号处理技术。
目前,传感器已经在诸多关键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比如,美国已为自己的F-22战机装备了新型的多谱传感器,实现了全被动式搜索与跟踪,可在诸如有雾、烟或雨等各种恶劣天气情况下使用,不仅可以全天候作战,还提高了隐身能力。
英国航天飞机上使用的传感器约有100多种,总数达到4000多个,用于监测航天器的信息,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并可以在遇到问题时作出诊断。日本则在“雷达4号”卫星上安装了传感器,可全天候对地面目标进行拍摄。
“传感器是高端装备获得信息的重要环节,影响和决定了装备的功能。唯有计算机和传感器协调发展,才能决定技术的未来。”李科杰说。
近年来,我国也不断提高对传感器产业的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其发展。2011年7月出台的《中国电子元件“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将投资5000亿元,主要集中在新型电子元件的研发和产业化领域。而在今年2月由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中,还制定了具体的产业发展目标,并给出了2013年~2025年的发展路线图。
新的趋势
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也让传感器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在此次会议上记者了解到,传感器与MEMS(微机电系统)的结合,已成为当前传感器领域关注的新趋势。
据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主任尤政介绍,目前美国相关机构已经开发出了名为“智能灰尘”的MEMS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的大小只有1.5立方毫米,重量只有5毫克,但是却装有激光通信、CPU、电池等组件,以及速度、加速度、温度等多个传感器。
“以往做这样一个系统,尺寸会非常大,智能灰尘尺寸如此之小,却可以自带电源、通信,并可以进行信号处理,可见传感器技术进步速度之快。”尤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