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遭受大地震重创之后已经过去了两年时间,该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仍然在尝试研发发更先进的技术,以保护福岛免受辐射侵害。不过由于研发进展缓慢,而且制度存在缺陷,当地的工人仍然无法采用更先进的技术。
日本虽以超级科技大国着称,但在这次灾难中为了冷却核反应堆温度,最终只能依靠空中泼水这类低技术含量的办法。两年前,强辐射让工程师无法进入核电站的关键损毁区域——今天依然如此。本以为能随时待命的机器人明显缺席了。日本需要花费10到25亿美元拆除福岛核电站,而要让它安全退役,还得花上40年。
如今,有可能抵达位于反应堆核心的污染重灾区的,只有尚处于研发阶段的机器人。那么,拥有世界最先进机器人(更不用说机器人数量最多)的日本为何之前没能配置机器人,让工人免于从事如此危险的工作呢?
后藤政志博士曾参与设计了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反应堆密闭壳。他说:“最初,日本核能工业和政府都不认为会发生这样的事故。他们长期以来的观点是,日本所有的反应堆都‘绝对安全’。换句话说,当局认为,地震根本不会导致反应堆熔毁,有必要事先准备紧急预案或者机器人吗?那样做就等于承认危险确实存在,而他们一直否认有任何危险。”
后藤说:“他们称地震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参与设计核反应堆的公司被告知,并不强制要求该公司为核反应堆密闭壳做抗震处理,但可以自愿无偿进行。”
尽管建造和运营反应堆的东京电力公司(TEPCO)和政府当局都知道现有的灾后应急技术陈旧过时,却在准备熔毁事故应急方案(例如机器人救援)时几乎无所作为。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廉价的核能对日本经济竞争力实在是太过重要了。
幸运的是,到目前为止,福岛泄露的核辐射仅有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十分之一。当年,那所乌克兰核电站的屋顶被掀翻,如烟囱一般将核微粒喷洒向四面八方。福岛核电站被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却没有。全面的安全协议发挥了作用,避免了更大的灾难,但是目前反应堆仍然不稳定。然而问题是,现在的机器仍然无法从附近的反应堆堆芯中安全地获取正确的数据。日本核能监察机构原子力安全保安院(NISA)的嘉点森山承认:“很难搞清楚燃料究竟在哪。我们无法靠近,开展测量工作。”
福岛核电站的工人则处在事件最中心——这些不走运的人承担了这项任务,每次只能在这些洒满残骸的核反应堆建筑中工作很短的时间。辐射强到可以干扰电子设备,所有捐赠给福岛核电站的美国机器人都在任务中失去了联系,一同失踪的还有一台名为“Quince”的日本机器人。因此,某些最危险的任务还是只能通过人力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