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打造“智能”机场 未来发展趋势

打造“智能”机场 未来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3-02-17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智能机场

导  读:

提升机场的智能化管理是未来航空管理的趋势。

如今,坐飞机旅行已经成为我们司空见惯之事。低成本航空革命和全球化趋势推动越来越多的旅客涌向机场和飞向蓝天,机场和空域容量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由于新建机场或部署各种设施涉及资金和环保问题,这并不总是可接受的解决方案。提升机场的智能化管理是未来航空管理的趋势。

实时数据集成

机场的各个利益相关者都有自己的数据和资源,有时重叠导致效率低下,有时互不集成导致生产效率不高。所有利益相关者需要智能地协调合作,需要更好的集成系统,需要共享实时信息。

现在,我们需要重新考虑机场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是所有数据的汇入点和始发点。比如,智能机场能够跟踪、管理和共享实时信息,优化旅客行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信息汇集和分享,工作人员将得到有关航班具体变化的通知,引导旅客得到实时延误/变更信息,并通过移动设备提醒旅客何时何地应达到某一指定地点;不断跟踪行李,改进中转行李服务;基于实时的需要,分配和重排车辆行驶路线。

随着客运量的不断增加,加上远程值机导致机场难以预测出客流流向,机场、航空公司、移民局、安检机构应当积极协作,沟通实时信息,预测旅客流量,从而作出更明智的决策。如果机场和合作伙伴对于旅客的行为有更好的了解,能改进预测方式和提供航班延误的早期预警,使机场及其合作伙伴更敏捷,最终受益的将是机场供应链上的所有人,特别是旅客。

#page#


国际航空电讯(SITA)在2010年进行的旅客自助服务调查显示,旅客认为“排队长”是仅次于航班准点的难题。而由该公司和Bluelon公司开发的排队管理解决方案,作为机场改善旅客流程的重要工具越来越受欢迎。通过安装数以百计的蓝牙和人员计数传感器,该系统能够分析旅客从进入到离开机场的整个行为模式。从停车场的使用,到出租车在机场内的移动和行李推车的使用情况,所有这些信息进行集成后能够在机场和合作伙伴之间流转,以便他们作出适当的回应。比如,预计在10分钟后有大量旅客将涌入安检口,此时机场就可以提前安排,多调配安检人员,增开安检口等。

未来机场将从多个数据源实现数据的集成,打造智能业务,确保关键信息和警报信息能够分发到管理层和员工的移动设备上。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在现场和不在现场的,得到的是同样的信息,从而实施更有效的决策。

移动技术的运用

目前,最流行的技术毫无疑问应该是移动技术。根据国际电信联盟2010年底估计,全球有53亿移动手机用户,包括9.4亿用户订购3G服务。现在的旅客越来越多地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其应用平台开始影响旅游行业。

SITA和《航空运输世界》杂志在2010年自助服务调查中发现,80个不同国家28%的受访者携带智能手机,23%通过手机办理值机手续。由此可见,对大多数机场而言,未来就是移动世界,4G和Wi-Fi技术将是未来机场的基石之一。智能手机可以帮助旅客在候机楼打发时间,比如浏览网页、提供购物信息和机场优惠券、进行手机支付等。新加坡樟宜机场正在使用移动技术促成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协作,比如推出SWIFT系统,收集使用3号航站楼洗手间和其他设施的旅客实时数据。工作人员用智能手机监测维修活动,并对服务合同商进行纠正。

从机场的角度来说,机场可以使用旅客跟踪技术,监测旅客流量,通过先发制人的方式优化资源配置,避免拥堵,减少排队。使用现有地理定位技术能让机场获得旅客在机场不同区域所花费的时间,从而安排好整个流程。

哥本哈根机场允许对带有Wi-Fi功能的设备,如移动电话和笔记本电脑,以及装有无线标记的手推车和行李实施更精确的定位。2010年早些时候,哥本哈根机场宣布将世界上第一个室内增强现实应用程序提供给旅客使用。该程序让旅客通过互动的方式获得登机口商店、食肆和其他服务信息,比如通过使用苹果手机的摄像头扫描周围,旅客可知晓其具体位置、附近可获取的服务和如何找到登机口等信息。

在打造智能机场方面,航空公司并没有袖手旁观。由于旅客在外国繁忙机场不像在本国旅行那么方便,英国航空在移动设备上推出了旅居者移动平台,为旅客各阶段的行程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比如,为开车去机场的旅客显示路线,引导其前往最近的可用车位;旅客进入机场后,在其移动设备上会显示候机楼地图、行李托运处、到登机口的路线等。

合作创造一切

未来机场需要人与系统之间,机场、航空公司与地面操作者之间的紧密协作,其最终目标是旅客和货物从出发到到达整个流程是安全、无障碍和及时的。比如,现在业界正在推广通用旅客流程处理系统(CUPPS)标准,允许航空公司使用专有的或共同使用的应用程序。CUPPS将促进航空公司离港控制系统和客运服务系统的一体化,协作是其标志。

让我们看一下,最近几年机场和航空公司是如何紧密合作以推动行业不断完善服务的。截至2010年底,超过99%的机场使用了条形码登机牌,而有的机场则走得更远一些。澳航允许国内常旅客通过刷装有RFID的忠诚卡自动办理值机手续,还可充当登机牌使用。如今,此举已经在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和珀斯等机场成功实施。

再比如,2010年冰岛火山爆发导致许多航班取消,而暴雪使伦敦希思罗机场关闭后导致英国航空14000名乘务员和3000名飞行员无事可干。在这两个案例中,机场和航空公司都会面临灾害结束后恢复航班运行的一系列问题。此时,协同决策将发挥重要作用。航空公司、空中交通管制和机场需要大量数据交换和共享的自动化工具,使用所有相关方的信息来创建一个预测航班进展情况的平台。

在实现旅客无缝的端到端旅行体验过程中,全行业仍需要克服许多障碍。引入电子票务和2D条形码,很明显已经成为这一道路上的里程碑。跨行业合作形成新通用技术标准和发展CUPPS标准,显示了未来机场一个非常显着的特点:合作制胜,合作创造一切!

国际机场协会(ACI)预计,到2020年将有70亿人次旅客进出机场。如果机场不实施变革,将无法满足70亿人次的正常需求,更不要说提供优质服务了。未来机场将存储所有的有效数据,帮助建立自动化的精确模型,通过实时仪表盘、警报和报告系统,分享相关信息,共同决策。(特约撰稿人 )

相关我们需要智能机场

机场本质上就是大型供应链运作,处理人员、商品和服务的流程。这些流程是基于时间节点的,特别是飞机、旅客、工作人员和各类支持性服务在抵离港时都应该准点。机场本身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参与者众多,过程复杂,多个系统需要共享和分析数据。因此,提高生产效率将是未来机场的关键。

要提高生产效率,“智能”这两个字发挥着关键作用。因为未来机场应该知道:自己的客户是谁,他什么时候旅行,如何预测高峰需求从而减少排队情况,如何为员工排班,如何优化停车位……未来机场还能基于旅客的位置和偏好,在征得其同意的前提下将合适的产品在合适的时间营销给合适的旅客,从而实现零售收益的最大化。此外,机场实时了解航空公司飞机的位置,能够减少在机坪上的延误时间,并减少燃油消耗和缩短经停时间。机场实施实时商务智能,能够更好地部署资源,从而大大减少在安全检查站等地方的等待时间。

让我们从非机场的角度来看一下我们对机场的要求:旅客通过移动设备获得他们需要的所有旅行信息,比如知道航班的准确出发时间,并已确认行李安全地装入飞机;手机地图让他们通过最短路径引导到登机口。航空公司和地面服务提供商知道旅客的位置,并通过移动设备通知不在登机口的旅客。如果预测旅客不能及时登机,那么系统可以自动重新预订航班。通过空管、机场和航空公司的信息沟通,所有利益相关者能共享空中交通管理数据,甚至让“流控”消失。要实现这些目标,未来机场始终离不开“智能”二字。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qpkq.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蒙牛冷链GPS过程管理自动化提升

下一篇:物流前瞻技术:全自动化无人机快递系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智能机场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