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调查城镇化利益方问诊水泥建材
新型城镇化热潮滚滚而来,基建和房地产纷纷受益,其原材料水泥行业也能分得其中的“蛋糕”。
在20家水泥上市公司,总市值达2467.5亿,2012年净利润总和6.8亿,同比价降低了57%,水泥产业仍面临产能过剩的困境,但公司仍看好城镇化带来的市场空间,通过不同方式扩大产能。
目前而言,全国的水泥企业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是吉林、北京、浙江、海南和西藏,这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地区。而集中度最小是在黑龙江、四川、贵州和云南,而现在这几个集中度小的城市不免都被各大水泥公司盯上了。
轨道交通、道路、住宅是城镇化过程中水泥的主要应用领域,而未来的市场需求有多大?
华泰证券分析师做了这么一番统计,假设2020年中国轨道交通的人均长度达到发达国家城市的平均水平,测算大概需要7800公里;中国整体城市道路的面积率如果2020年提升到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则需要11642平方公里道路;城镇住宅方面,预计到2020年存量住宅将达到327亿平米。因此可以测算到交通、道路、住宅三个主要领域的水泥需求在2020年将达到4亿吨。
记者发现,20家公司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备战”争夺城镇化带来的市场:并购延伸产业链、挺进西部市场以及定向增发。
西部市场将迎来价格战
据数字水泥网资料表明,2012年水泥行业产能过剩最为明显的是在西南和西北地区,均超过70%,全国的均值也就只有25%,而东北、华东和华南均在10%以下。去年在全国七大区域的投资增速数据中,除了西北地区在20%以上,其他地区皆为负数,西部地区成为水泥行业不折不扣的“主战场”。
“水泥市场虽然已经饱和,但是不等于说没有市场,就如供电一样,不是说等到没电了才去供电,储备是必须的,水泥行业也是一样的,企业纷纷增产说明市场空间还很大。”银河证券分析师洪亮说。
海螺水泥是挺进西部市场的“大头”,其100多家子公司分布在省内基地和十二个区域,横跨华东、华南、西部等十七个省、市、自治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部城市。截至2012年底,该公司熟料产能中近46%分布于安徽省内,超过54%分布在华东区域;水泥产能中近35%分布在安徽省内,接近60%处于华东区域,安徽省以及整个华东区域是公司主要产能所在地。
这几年,凭着其成本控制和规模效益优势,在云南、四川和贵州这几个城市并购,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土”。
由于“930”之后新线审批一直未放开,因此近几年该公司的产能扩张途径由之前的新建生产线转变为目前的新建与并购两者并举。2012年在行业不景气的环境下,海螺水泥并购步伐加快,上半年公司成功收购了四川南威水泥、广西凌云水泥、哈密建材等五个项目,合计熟料产能273万吨,水泥产能550万吨,分别占上半年新增熟料总产能和新增水泥总产能的18%和28%。
“2011和2012年海螺水泥的并购大部分是在西部地区,城镇化利好西部的需求,而西部水泥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较分散且中小企业多,再加上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产品有保质期等特点,导致价格竞争成为行业主要竞争方式,未来的价格战是避免不了的,但海螺水泥有成本低的优势。”湘财证券一位建材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
虽然新增产能压力大,但祁连山和华新水泥也同样看好西部市场的需求空间。
祁连山(600720.SH)是甘青地区最大的水泥企业,在甘青地区市场占有率超35%,西藏地区市场占有率超33%,且在陇南地区具有完全控制权。
祁连山近日公告称,企业决定与西藏金哈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西藏堆龙东嘎水泥厂和西藏祁连山水泥粉磨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书》,共同以现金方式出资设立西藏中材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以西藏中材祁连山为主体,建设西藏年产120万吨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
华新水泥同样也不能放过西部大开发的好机会,它的“十字形”发展战略是个有意思的概念:在巩固湖北基地的同时,进行东到上海、江苏,西到四川、重庆、云南、西藏,南到湖南,北到河南的扩张。未来在产能布局上,将巩固强化华中市场,稳步拓展西部市场。
华新水泥(600801.SH)产能分布中湖北占比55.97%,是湖北市场的主导者。2010年湖北省水泥产量9006万吨,已投产新型干法水泥产能约8094万吨,落后产能约1000万吨,在建水泥产能10万吨。在不考虑熟料流入的情况下,湖北省的供需大致平衡。对于西部市场,将稳步推进,除了目前在建生产线外,华新水泥还计划在云南昆明新建一个粉磨站。
延伸产业链:进军商品混凝土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处长袁克兰曾表示,我国水泥在产能经过连续多年快速扩张,已出现全面过剩的今天,延伸水泥产业链,特别是向混凝土产业延伸已成为广大水泥企业战略转型,寻求发展之路的重要方式。要实现这种方式的发展,最好的途径就是实施企业兼并重组。
不同于钢铁行业产能的严重过剩,前期水泥建材公司通过兼并收购消灭了大量落后产能,尽管目前产能仍相对过剩,但未来“城镇化”的推进将有效实现水泥建材企业的去库存化,大企业通过并购优化资源是做大做强的不二法门。
江西水泥、冀东水泥、华新水泥、亚泰集团都抢先进入了商品混凝土行业。“整个行业而言,提高商品混凝土的生产比例是个趋势。”银河证券分析师告诉记者。
不同的是,江西水泥是农村“建材下乡”的主推力;冀东水泥不仅延伸下游且扩展上游至骨料行业;华新水泥在进入商品混凝土的同时也进入环保产业,往多元化方向发展。
现在我国农村将进入第三个自住用房建设高峰,与此同时国家在部分地区开展“建材下乡”政策,其中江西、福建是试点地区,该政策对农民改善自用住房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而该公司水泥产品60%以上用于农村市场,农村住房的增加带来混凝土市场增长空间。
去年,江西水泥通过收购江西金宜混凝土和萍乡金宜混凝土两家公司把触角延伸至混凝土行业。
据有关资料显示,江西水泥已经拥有混凝土产能约550万方,2012年上半年混凝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2亿元,同比增加1.64亿元,收入占比升至9.56%,毛利率为18.87%,超过水泥业务的毛利率,且规划在“十二五”期末在南昌、赣东北、赣南等区域产能达到3000万方。
实际上,华新水泥也是产业链拓展的主要角色,力度更甚于江西水泥。
华新水泥一方面向下延伸,进入混凝土行业以及混凝土的原材料行业即骨料,混凝土业务近两年保持了18%以上的毛利率。目前公司的混凝土总产能已达780万方,计划2015年产能增加至6000万方;另一方面延伸至环保行业,充分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市政垃圾。湘财证券有关研报指出,环保产业将是未来华新水泥战略转型的重点,该公司将转变业务理念,从提供建材转变到提供环保服务,再到将废弃物安全地变成有用的建材。
此外,唐山冀东混凝土有限公司由集团与冀东水泥共同出资组建,依托冀东水泥的品牌和区域优势,通过收购和新建,在水泥业务覆盖的区域投资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混凝土构建及制品、砂石骨料等项目,年产能达3200万方。
国泰君安分析师韩其成认为,冀东水泥参股的混凝土业务规划由目前3000万立方到1.5亿立方米,该公司将借助集团公司的混凝土和骨料发展战略实现上下游通吃的一体化产业链,这将极大增强公司对水泥市场的控制能力。
西北双寡头之争:祭出定向增发
水泥行业的“西北双王”,无疑指的是天山股份和青松建化。
这两家公司一直处于相互竞争相互模仿的关系中,在城镇化带来的机遇面前,采取争夺市场方式也很相似——定向增发。
国金证券研究指出,新疆“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将提高近10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仍将得到大力支持,五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将达3.6万亿,年均增长25%以上,对应水泥需求年均增长20%以上,因此新疆的水泥需求是非常有保证的。
正是在这种预期之下,天山股份在早些时间便部署了扩产计划。
天山股份产能占新疆地区总产能的37%,占比极高,在疆内话语权较大。2012年一季度,天山股份实施公开增发,募集资金约21亿元,全部用于新疆地域内6大新生产线的建设,至2013年,天山股份的水泥产能将超过4000万吨。
而截至目前,青松建化(600425.SH)的产能仅约1000万吨/年,如果不加大追赶步伐,其同天山股份之间的差距无疑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在地区巨头天山股份实施公开增发、大肆扩张的压力下,青松建化也不得不扩充自身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