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记者独家获悉,中国商务部对产自美国、韩国及欧盟的多晶硅“双反”(反倾销、反补贴)初裁时间已经落定,初裁结果将于2月20日正式出炉。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总计进口多晶硅6.46万吨,同比增长36.00%,进口额超过20亿美元。业内人士均预计,2012年中国多晶硅进口将超过8万吨,再创历史新高。
一位多晶硅企业高管对记者表示,2012年11月27日商务部对上述三个区域进口的多晶硅进行“追溯征税”调查,但企业发现德国瓦克等厂商仍突击进口,“为此我们将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对这部分突击进口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举措”。
多晶硅“双反”申诉由中国国内最大的四家多晶硅企业共同发起,分别是:江苏中能硅业、江西赛维LDK光伏硅科技、洛阳中硅高科技、重庆大全新能源。
根据提起“双反”申诉的企业提交的意见,上述企业期望在最终的裁决中,商务部能对以上三个区域多晶硅厂商裁定征收40%-50%的惩罚性关税。
“这个价格是基于成本价的基础,目的是杜绝低价倾销。”上述高管解释,相对于美国对中国光伏电池厂商征收最高达249.96%的惩罚性关税,40%-50%的额度处于合理区间。
瓦克加紧向中国出口
在欧、美、韩的多晶硅低价倾销之下,中国多晶硅厂商绝大部分已停产。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提供的数据,在目前已投产的43家多晶硅企业中,停产率超过90%,剩余开工的企业仅能开动部分生产线。
“二季度中国还有两三家多晶硅企业可以满产,但现在没有一个企业满产。”光伏市场调研公司Solarbuzz高级分析师廉锐对此形容,美国、韩国、欧盟的多晶硅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低价策略,加之市场行情平淡,使得国内多晶硅企业目前能够开工的数目已降至个位数。
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份,我国总计从德国、美国和韩国进口多晶硅7.6万吨,占据总进口量的88.6%,超过2011年6.46万吨的全年进口量;从三国进口多晶硅总价为19.6亿美元,已接近2011年全年的多晶硅进口总值。
作为商务部发起的对欧盟多晶硅“双反”调查影响最大的公司,12月中旬德国瓦克公司组织企业代表团到中国,在约两个星期时间内其拜访了数家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企业,对光伏下游企业进行游说,希望中国不要征收多晶硅的惩罚性关税。
瓦克在其每年约60%以上的多晶硅产量销往中国,2012年欧盟出口中国的多晶硅95%为瓦克公司生产。
“我们希望中国不要征收多晶硅的惩罚性关税,如果一定要征收,我们还是会向中国出口,客户还是会购买,尽管价格会更高。”2012年12月14日,身处上海的瓦克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鲁道夫·施陶迪格说。
#page#
2012年上半年,进口占据中国多晶硅市场的60%,开始挤压国内厂商的市场空间;2012年7月20日商务部发起对美国和韩国的多晶硅“双反”后,以瓦克公司为首的多晶硅硅料进口倾销力度更大,市场份额更占到70%以上。
前述多晶硅高管表示,为了压缩库存,德国瓦克仍现货市场继续倾销,其目前在中国市场的多晶硅的价格已达到16.4美元/千克,除此之外,其还在中国扶持了若干代理公司,持续进口低价多晶硅。
“我们将建议商务部会同海关、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部门,加快我国对美韩、欧盟多晶硅的‘双反’进程,对德国瓦克公司和国内多晶硅的进口代理公司进行严格监管,对不规范的进口行为进行坚决打击。”该高管说,建议书已草拟完成。
借助双反解除长单
2012年11月1日,商务部正式发布了2012年第70号和第71号公告,决定即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
彼时商务部将该案与当年7月20日已发起的另一起双反案合并调查,即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调查、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多晶硅级反补贴调查。
前述高管坦言,针对欧盟、美国和韩国40-50%的惩罚性关税不高,如以现今倾销价格16美元/千克计算,只是回到提起双反之前的7-8月份水平,“而24-25美元/千克是一个大家公允的、微有利润的价格”。
中国多晶硅企业向中国商务部申请“双反”的报告显示,211年1-4月,被调查产品的平均进口价格为75美元/千克,但2012年1月的平均价格已降至29.8美元/千克,再落至现今16.4美元的价格,一年内的降价幅度高达44.9%。
在上述该高管看来,目前瓦克等大厂多晶硅进入中国市场约30%是40-60美元/公斤不等的长单交易,其他70%是现货,中国多晶硅双反裁定后,可以将中国光伏下游企业的大厂长单打掉。
“国内多晶硅双反征税之后,如果当初在签订长单时没有特别的约定,在目前遇到高额双反征税时,中国光伏下游企业可以不可抗力解除长单。”他说。
廉锐认为,在目前国内光伏下游企业比较艰难的前提下,纵使国内对外的多晶硅双反出炉,国内企业亦应对下游企业保持低价策略。
依照中国多晶硅企业的成本,在多晶硅价格回到20美元/公斤时,中国四家全球前十大多晶硅企业可充足供应,全年供应9-10万吨;恢复到25美元时部分中小企业及上下游配套的多晶硅企业,如青海亚洲硅业、四川瑞能、天威硅业、宜昌南玻等大约10家企业开足产能可提供约3-4万吨供应量。
上述高管说,再加上一部分进口,足以在合理价格下保证原料供应。数据显示,中国光伏下游企业年消耗多晶硅不会超过1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