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开幕的第1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环保主题将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记者10月25日从中国高校展区发布会获悉,一批来自高校的环保科技项目将亮相工博会,有望在更大范围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减少污染物排放,让水更清、天更蓝。
居民饮用水源存在污染,在自来水厂处理后,难以控制出水中的消毒副产物,是长期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同济大学高乃云教授主持的“微污染饮用水源的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针对上海黄浦江水源水质特征,提出了“预臭氧化+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后续消毒”的净水工艺流程,有效改善了出水水质,让老百姓可以放心地喝上自来水。同济大学通过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和相关自来水公司合作,已成功将此技术运用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十多个自来水厂。
甲壳素是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华东理工大学赵黎明团队研制出一种清洁生产流体处理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甲壳素生产排放大量废水的问题。这项技术全名“基于双膜耦合碱回收的甲壳素清洁生产流体处理系统”,研发成功后投入生产应用,帮助企业3年累计新增产值5000多万,减少废液排放90%,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系统同时为生物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特效肥料,为乳品等食品饮料行业的设备提供了清洗与净化的优化技术。
随着国内钢铁厂不锈钢生产突飞猛进,在不锈钢酸洗和白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氮氧化物废气。同济大学研制出“低能耗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废气一体化系列装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进口产品的垄断。据项目组范建伟博士介绍,该成果相继应用于宝钢、太钢、华谊等知名企业,运行情况良好。在线监测显示,经过处理之后,废气中的污染物浓度由之前的最高每立方米8000毫克,降低为小于100毫克,优于国家排放标准。这套废气处理装备还可应用于化工生产、工业窑炉、金属冶炼、汽车尾气处理等领域,让蓝天白云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