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后,近日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海水淡化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下称《规划》),其中提出建设2到3座示范工程提升我国海水淡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并力推到“十二五”末海水淡化关键设备国产率达75%以上。
分析指出,《规划》的出台意味着国家对于以海水淡化化解国内水危机,并加速规模化发展的重视力度再加码,此前业内预计的“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水淡化百亿元级的市场大蛋糕将加速成型,产业化步伐将步入快轨道。
成本优势奠定产业化基础
据了解,在国内水资源短缺困局日渐严重的背景下,海水淡化已经成为解决淡水危机的替代方案之一。目前国内外海水淡化均已具备与其他方式竞争的成本优势。
《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水淡化产能年均增长率达70%,期间建成的主要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包括工程和设备折旧、运行维护费用在内的全制水成本已控制在6元/吨左右。市场分析指出,这一数字比目前国内规模浩大的南水北调工程吨水高达8元以上的成本投入低了不少。因此,海水淡化具备了一定的市场潜力,已奠定产业化基础。
成本优势的显现主要归功于国内海水淡化技术的成熟。据了解,目前海水淡化方法已出现了数十种之多,但达到商业规模且适用于大型海水淡化的方法只有反渗透法、多级闪蒸法和多效蒸馏法。《规划》指出,目前国内外已建成的海水淡化装置中,反渗透法占比60%,蒸馏法占比34.8%,其他技术占比约合5%,反渗透和低温多效蒸馏法已成为主流技术工艺。
《规划》同时指出,目前国内建成的海水淡化装置国产化率不足50%,未来推进关键技术装备国产化将成为政策主要着力点。
#page#
《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全国要实现6项以上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突破,研制6项以上自主知识产权关键装备,建设2-3座日产水5万吨以上的大型示范工程,要求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超过75%。这就意味着除产业规模扩张带来的新增市场空间外,既有装置的进口替代也有一定的潜在空间。
装备企业将首先获益
《规划》指出,全球海水淡化产业投资将保持15%到20%的增速,预计201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750亿到900亿美元,“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成为海水淡化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综合此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以及此次《规划》,以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推动产业化提速已成为政策主基调。《规划》明确,到“十二五”末,国内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产值将可达75亿到100亿元,而加上工程运营、供水管网建设等相关产值,总产值还将翻倍增长,产业规模十分显著。
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认为,政策着重强调加强海水淡化国产技术装备的研发力度,意味着相关的技术设备厂商将首先迎来海水淡化产业化发展机遇期。海水淡化产业中投资机会主要来源于市场份额最大、技术最好且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反渗透法,其次是低温多效法。据了解,两种工艺在目前国内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7%和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