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还是在2004年的时候,央视突然报道:延续了十几年的“民工潮”,突然就变成了“民工荒”。之后延续七八年至今,每年春节刚过,央视就会有一期长长的报道,探索“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俨然成为了春晚之后、两会之前的一个固定节目。
只可惜,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荒依旧。“长三角”、“珠三角”的“民工荒”不仅没有缓解,甚至连中部、西部都开始抢着留人,“家乡工作好,收入也不少。”
从人口结构上来分析,民工荒其实跟老龄化密切相关。列几个数据:
江苏老龄化比全国提前13年,目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约有1300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7%,年增长率约为0.3%,而其人口自然增长率则为0.25%。
浙江目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789.03万人,其中百岁老人1234人,到2015年,浙江60岁以上老人有990万人,占人口比例近1/4。
广东常住人口9700万人,其中65岁以上的超过800万。按7%的国际通行标准,广东已是一个典型的老年化社会,且每年以3.5%的速度递增。未来从老龄化跨入老年社会,过程短、速度快。
至于上海,那就更不用说了,老龄化形势那是相当的严峻。追述前因、总结教训固然重要。但作为企业人,尤其是制造业者,如何在现有的政策制度下,走出“刘易斯拐点”的困局,赢得企业发展的长期竞争力,才是关键所在。
自动化的新商机——你把服务做好了吗?
倒不是为工业自动化的上市公司鼓与吹,今年以来,一批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的上市公司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机械替代人工、节能减排、高精装备等概念,让市场重新认识了这一领域的价值。其理由是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机械代替人工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时机械化、自动化进程的加快,更有助于产品质量的提升。
事实也是如此,2010年,中国的自动化企业——无论是西门子、施耐德、三菱等国际自动化巨头,还是台达等台资品牌代表,亦或是本土的汇川、英威腾等,基本都实现了超过目标的增长。尤其是变频器、
伺服、
PLC等产品,因为明显的节能效果、改善精度,以及节约人力等特色,有了大幅的成长。
而通过对一些处理民工荒比较好的企业的调查发现,由于自动化程度的大幅提高、流程工艺的缩短,企业效益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用工需求也在减少。然而,产品的升级换代或许还不难,如果让使用自动化设备的人真正的善用这些设别,就是一个大难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