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南方电网首个智能变电站文冲口变电站在茂名投产,该变电站可根据终端的需要来增加或减少输送的电量。这个建于1976年的变电站在2009年开始进行智能化改造,一年多来设备运行稳定,并获得了13项国家专利。
而在国家电网方面,1月4日,我国首座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的智能变电站——220 千伏西泾智能变电站在江苏无锡投运,标志着国网开始大规模建设智能电网。近日建成投产的共有110千伏四川北川和220千伏青岛等7座智能变电站。
国家电网公司刚刚投运的国内最先进的智能变电站,不仅能自己诊断出现的问题,还能一定程度上进行自我修复,实现了变电站从半自动化到全自动化的转变。以往的变电站由于不能实现整体智能化,出现问题难以预测,很容易导致大电网故障,智能变电站由于运用大量先进技术,实现了在线监测、设备操作、信息处理的全自动,不仅能提前检测到病情及时解决,还能提高整个大电网系统的运行效率,节省大量资源。
智能变电站的大规模建设,是中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实现的重大突破,也是中国在智能变电站核心技术研发、关键设备研制和产品制造等领域实现的重大突破。这一突破使我国占据了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成为世界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引领者。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关键,衔接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中实现能源转换和控制的核心平台之一,也是实现风能、太阳能等
新能源接入电网的重要支撑。智能变电站在技术和功能上能更好地满足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要求,它的建成投运,可大幅提升设备智能化水平和设备运行可靠性,实现无人值班和设备操作的自动化,提高资源使用和生产管理效率,运行更加经济、节能和环保。
“十二五”投资5000亿建智能电网 1月7日,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在该公司2011年工作会议上宣称:“国家电网已成为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系统规模最大、资源配置能力最强的交直流 混合电网。”
“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将投资5000亿元,建成连接大型能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的“三横三纵”的特高压骨干网架和13回长距离支流输电工程,初步建成核心的世界一流的坚强智能电网。
国网公司的规划是,到2015 年基本建成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形成以华北、华中、华东为受端,以西北、东北电网为送端的三大同步电网,使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经济运行效率、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今年智能电网建设的重点是,完成两批试点工程,加快推广智能变电站、配电自动化、
电力光纤到户等重点项目,在北京、扬州等地建设一批综合示范工程,以及推广应用5000 万只智能电表。利用在终端供电网的优势,2010 年国家电网强力推动电动
汽车充电设施建设,与26个省份经营范围内所有地市政府签订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合作协议,并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新建75 个充电站和6029 个充电桩计划。
今年国家电网将按照“换电为主、插充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的基本商业模式,加快充换电站的布局和建设。预计全年将建成充换电站150 座,并在北京、杭州、天津、合肥、南昌等城市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国网称,电动汽车运营模式及充换电站建设对公司和电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快充换电站的布局和建设,并尽快通过国家对充换电站建设模式和技术标准的鉴定认证,在经营区内推广应用。
建智能电网是能源可持续发展需要
建设智能电网是未来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它不仅能解决当前清洁能源上网难等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的坚强智能电网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禀赋特点的需要。由于我国一次能源分布与生产力发展很不平衡,三分之二的煤炭、风能、水电集中在北部和西南部,而三分之二的能源消费在中东部地区,需要依靠坚强的特高压电网实现电力的远距离传输和大范围消纳。
应用智能电网技术,在发电侧应用智能电网技术既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清洁能源接纳能力,又可以提高传统发电技术的效率。而在电网环节可以降低线路损耗,提高输电效率,提升电网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和供电可靠性,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在配电侧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智能用电终端,将用电信系反馈给用户,有助于其调整用电模式,改变用电理念,提高用电效率,同时可以促进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从而达到智能互动和绿色节能的功能。
国家电网制定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明确了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技术标准路线图,是世界上首个用于引导智能电网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