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召开的首届全国机械工业科技大会11月16-17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分别发来贺信,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在会上作了题为《坚持科学发展为建设装备制造业强国而奋斗》的讲话,总结了10年来机械行业科技创新取得的优异成绩,分析了行业协会推动科技创新、促进行业企业增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有效经验与途径,阐述了国际装备制造产业最新发展趋势和科技工作面临的国内形势,提出了“十二五”机械工业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抓手。
张德江副总理在贺信中说,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全体机械工业战线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推进机械工业的振兴;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加强科技攻关,加大技术改造,有力地支撑了行业发展;坚持立足行业,加快由大到强转变,促进了机械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世界经济深刻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械工业肩负着更加光荣、神圣的历史使命。希望机械工业战线的广大职工继续发扬优良传统,站在新的起点上,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继续坚持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注重质量提高,注重标准建设,全面提升机械行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全面完成“十二五”各项任务,早日实现装备制造业强国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首届全国机械工业科技大会会场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贺信中充分肯定了中机联成立10年来,在强化政府科技管理支撑作用、大力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着力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取得了突出成绩,并对机械行业科技创新和中机联科技工作提出三点希望:一是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科技创新作为机械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切实提高机械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是紧紧围绕重大科技专项及重大科技支撑计划的实施,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以及满足我国其他行业对精良装备的需求;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产学研合作,组建和完善行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为持续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宣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的贺信
科技部宣读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的贺信
王瑞祥会长在讲话中说,机械行业科技工作10年来在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引导行业实现科技进步,推动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机械行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取得了很大成绩。一是探索了行业科技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通过市场导向、政府委托、自愿联合、项目引导、地方联动等方式,形成了产学研及专业、地方行业组织协同配合、优势互补、合力共赢的新的科技工作平台和工作机制;建设了一支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行业科技创新工作队伍,共同承担起国家、行业科技工作的重任,开创了行业科技工作新局面。二是努力构建了行业科技工作的新体系、新平台。科技工作体系已形成技术研发、创新、科技奖励、成果推广等工作体系,建设了168个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已通过验收挂牌运行的76个,基本覆盖了主要行业和重点技术领域,组建了绿色制造技术创新联盟及节能减排、
机床再制造、汽车产品回收利用等若干专业技术联盟和汽车、多功能农业装备等产业技术联盟,促进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行业创新体系的形成。行业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推进体系,已建成了一支覆盖面广、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专家队伍,在国家多项重点工程中发挥着作用。标准工作体系截止到今年6月,共组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28个,分会120个;机械工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4个,分会3个,涵盖了
仪器仪表、石化通用、工程机械、电工电器、汽车、机床、农机等众多领域,聘请委员达8000多名。同时,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与活动,有了实质性进展,机械行业设立了9个国际标准化秘书处,有6人分别担任了主席等职务。质量工作形成了质量检验检测、计量工作、机械工业品牌战略推进和质量人才培训四大工作体系,服务面覆盖了行业95%以上的产品品种和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实现了协调有效运转。行业人才工作形成了行业组织、大专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联手共建的培训体系,建立了90家培训基地。三是着力推进了行业科技水平的整体提升。机械工业通过科技攻关、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扎实推动自主创新,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如:自主研发的1.5万-1.65万吨自由锻压机,解决了大型发电设备、船舶对超大型锻件需求的制造瓶颈;为代表国际输变电技术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工程自主研制了成套技术装备;为世界首套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装置示范项目,研制了关键装备;为造船行业研制了目前世界上起重量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多吊点桥式起重机, 获得了行业科学技术特等奖;以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为代表的70万千瓦混流式水轮机组关键部件设计制造技术,已实现了自主发展。我国首台百万吨乙烯装置用裂解气压缩机的试车成功,使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吨级乙烯机组研制,进入到国际上少数厂商的行列。以11.22米直径大型泥水平衡盾构机、EBZ318H硬岩掘进机、420马力推土机等为代表的工程机械研制出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端装备。轻型越野和重型卡车两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一批世界之最的超重型机床陆续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了世界重型卡车、重型机床制造的先进行列。机械装备自主化和产品水平稳步提升,机械装备的自给率已从“九五”末的70%、提高到现在的85%。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基础制造工艺技术取得长足进步,行业质量基础技术研究的大力加强, 群众性质量活动的持续开展,为机械工业产品质量和信誉的提升提供了基础性保证,机械产品的平均抽样合格率从2006年的77.7%提升到2009年的86.13%。四是有力支撑了行业调结构、转方式的向好势头。行业科技工作推动了产品结构由低端向中高端的发展,机床新品纷呈,向数控、精密、高效及大型化方向发展, 为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提供了装备支撑。汽车、电工装备、工程机械等大力发展,基本适应了国民经济与市场的需求。绿色能源、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和可再生能源装备的研发和生产快速增长。汽车产业一手努力推动传统汽车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努力打造自主品牌,一手大力发展
新能源汽车。“两化”融合与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典型企业不断涌现,一批大型企业服务业占比提高到30%。行业科技进步为机械工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贡献。据统计,机械工业十年来年均增速23%以上,连续8年产销每年上一个万亿元新台阶,即从2002年的1.86万亿元到2009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全行业新产品产值从2005年的7079亿元增至2009年的2万亿元,四年间增长1.8倍,对行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6%。今年1-9月,全行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9万亿元,同比增长35.98%,增幅近20多个百分点,表明机械工业在从粗放型向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转变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五是不断增强了科技基础实力与服务力。据2008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当年机械行业直接参与科技项目研究的人员69万人,承担科技、试验项目9.8万项,其中新产品开发7万项,活动资金总额达1754亿元,近90%由企业自筹,当年申请专利总数达5.6万件,拥有发明专利数达2.34万件。汽车产业10年间科研经费从1%提高到2%,有力支撑了自主研发。中机联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绿色制造技术与装备”等9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 1项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项目,研究总经费17.5亿元,取得新产品、新工艺、新装置成果300多项,申请专利5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70余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10年评选表彰优秀成果2492项,覆盖了行业全部领域和主要产品,49项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发明奖49项,4家企业荣获首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2家企业荣获第二届中国工业大奖;12家企业荣获“表彰奖”。
#page#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司长王富昌讲话
王瑞祥会长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的竞争更加激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已成为世界发展大趋势,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科学技术比任何时期都更加受到关注。随着科技快速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拓展, 国际装备制造产业呈现出科技发展孕育着新的突破,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对传统装备制造业带来革命性影响,新材料运用推动装备制造技术快速发展,绿色制造、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特征,多学科融合与新技术手段应用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等趋势。同时,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对机械工业科技创新寄予厚望:一是科技创新成为机械工业振兴发展的主旋律,二是科技创新对行业发展的先导作用将更加突出,三是科技创新将成为行业调结构、转方式的有力支撑,四是科技创新将成为机械产品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保障。为此,他要求机械行业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审时度势、把握机遇,科学谋划、顺势而为,为推动行业科技持续进步不懈努力。
王瑞祥会长在讲话中提出“十二五”机械工业科技发展思路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 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着力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基础工艺技术和重大装备核心技术;着力加强产业基础和共性技术研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装备自主化;着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提高标准有效性和标准化服务水平,加强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形象与竞争力,促进行业整体技术进步,推动机械工业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科学发展道路。
发展目标是:攻克一批先进制造基础共性技术,形成较强的创新能力;形成以机床为代表的基础制造装备、大型自控及精密测量仪器的自主开发能力;形成汽车车身、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开发能力,满足节能、环保、安全要求;基本解决农业现代化装备短缺的矛盾,主要田间作业设备基本立足国内;基本形成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科技、标准、质量支撑及服务体系,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服务体系,整体科技水平显著提升,部分领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标准化管理体制,以一批重大技术装备为标志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产品标准体系,主要行业的相关国际标准采标率超过90%;主要产品质量、可靠性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国产设备市场满足率达90%,主要产品90%以上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重点产品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力争用10年时间,机械工业产业整体步入世界产业强国之列,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位居世界前三位,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成为新的增长点;关键基础件发展滞后于主机的被动局面明显改观;掌握主导产品的核心技术,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产品和知名品牌,高端装备产量的占比提高到15%以上,基本保障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王瑞祥会长做工作报告
重点任务和措施是:行业科技工作要以“高端、创新、基础、融合、绿色”为宗旨,继续坚持“科技先行、标准支撑、质量推进、协同发展”的工作方针,努力开创行业科技工作新局面。一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二要持续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强化科技发展根基;三要着力突破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支撑行业发展方式转变;四要加速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促进产业产品优化升级;五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六要继续加强科技基础工作,发挥资源能力优势;七要切实做好“十一五”、“十二五”工作衔接,保持连续性。
会上,颁发了2010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和一等奖,向机械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工程)实验室以及机械行业产业集群区域授牌。国家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质检总局、国标委等相关部门领导,中机联执行副会长薛一平、张小虞、蔡惟慈、陆仁琪、于清笈、杨学桐、赵驰、宋晓刚,中机联系统各专业协会、学会,各省市区、计划单列市机械、汽车行业办公室及协会主要人,机械行业工程中心、实验室、质检机构、标委会负责人,科技奖获奖单位、重大装备有关企业、产业集群区域的代表共300余人出席了会议。
获奖单位代表上台领奖
获奖单位代表上台领奖
首届全国机械工业科技大会会场
首届全国机械工业科技大会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