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海上风电,风起云涌。 6日,我国海上风电的第一个大型试点项目——上海东海大桥1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并网发电,34台风机随风而动,十分壮观。 24日,我国首台海洋永磁直驱2.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在江苏大丰竣工下线,由中国南车电机公司配套生产,交付金风科技进入试验总装工作。 27日,在两岸可再生能源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上,中国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易跃春表示:“2020年前,大陆将在江苏南通、盐城、上海、山东鲁北、浙江杭州等海湾,重点建设几个百万千瓦级大型海上风电基地,并初步形成江苏、山东沿海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28日,全国海上风电机组研制基地在如东洋口港经济开发区破土动工,由中船重工所属的江苏海装风电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明年5月将形成年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30万千瓦的能力。 风电场正逐步由陆地跨入广阔海洋——优势与难点 我国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拥有十分丰富的近海风能资源,近海10米水深的风能资源约1亿千瓦,近海20米水深的风能资源约3亿千瓦,近海30米水深的风能资源约4.9亿千瓦,海上风能的量值是陆上风能的3倍,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风力发电具有环保无污染的特点,一台2.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每年可以发电2190万度,可以同时满足12166户家庭的用电。 风电作为技术问题相对容易解决的可再生能源,成为中国实现降低单位GDP能耗最现实的选择。尽管与陆地风电相比,海上风电技术门槛更高、风险更大,但占用地域少、离
电力负荷中心更近,不似陆地风电有长距离输送的麻烦,故而也是未来中国风电的主要增长点。相比内蒙古等西北内陆地区的风电基地远离电力负荷中心,接入电网受限,“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且具有强大的电网支撑和广阔的用电市场,这是提及海上风电开发优势时必不可少的一条。”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施鹏飞表示。 除了前述的海上风电技术门槛高之外,海上风电要实现规模化发展,还存在种种难点:我国近海域70%以上都是软黏土和粉砂等软弱基地,承载力低,在风暴作用下很容易弱化或冲刷;台风等极端海况的威胁一直存在,近海浅滩环境十分脆弱。此外,正如国家发改委能源局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所说“海上刚刚起步,现在成本高,设备力量弱,施工经验不足,相关行业管理和规范不完善”,因此马上大规模发展并不现实。 从2005年我国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以来,风电并网一直是“老大难”,目前仅有上海东海大桥近海风电与江苏如东潮间带两个海上风电项目并网发电。海上风电虽然较陆上风电稳定,但仍存在电压波动、闪变等随机波动的问题,电网对其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快速发展的陆上风电对电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长的风电规划已经不能全部并入电网,电网已成为推进风电发展的关键环节。海上风电的发展计划,很大程度上也要看电网本身的容纳能力能够获得多少增长。即使对智能电网的研究在欧美已长达20多年,但也没有彻底解决大规模风电并网的难题。 除了技术复杂和并网难外,安装运行和维护成本太高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在欧洲,海上风电技术成本及运输吊装占总成本的49%,机械成本占21%,海上电缆和变压器的成本占16%。长期维护保养作为一笔不小的负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此外,如何提高海上风电设备防腐蚀能力,以延长风电设备寿命,也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现状与前景 目前,东部沿海潮间带风电项目试点与中深海域的风电场开发同步启动,海上风电进入政策性的战略发展。1月22日,国家能源局联合国家海洋局印发《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3月底,工信部也发布了《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规定风电机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