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城市向更加成熟和现代形态发展的趋势,还是经济危机下,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刺激性投入,都彰示着起重机械的蓬勃发展。从控制到传动,自动化产品在这个产业的应用深度也日渐累积。从现有的规模、未来的成长空间以及当前的增长速度来看,起重机械行业已经逐渐成为自动化企业不可小觑的市场。
据统计,近年来起重运输设备制造业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即使在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重创之后,2009年也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同时,起重机械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自动化产品在该行业的应用。尽管我国起重机械行业的自动化应用总体水平还不高,但无论是起重机械生产厂商还是起重机械用户都逐渐认识到应用自动化产品的优势所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技术中心主任罗文龙在采访中表示,自动化产品在起重机械行业的应用潜力非常巨大,前景也十分广阔,所以国内起重机械自动化市场的发展也将随之“一触即发”。
塔式起重机推动变频器发展
塔式起重机是动臂装在高耸塔身上部的旋转起重机,其作业空间大,主要用于房屋建筑施工中物料的垂直和水平输送及建筑构件的安装。塔机的主要机构有起升机构、变幅机构、小车牵引机构、回转机构和大车走行机构。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塔机行业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塔机销量持续攀高。但不可忽视的是国内的型号比较集中,市场竞争压力大,不利于行业的发展,这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同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准入限制也不严格。作为《塔式起重机》GB/T5031—2008标准主编的罗文龙主任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在新标准中,扩大了标准的使用范围,便于与国际接轨。同时还增加了部分机构要求、安全装置的技术资料要求等内容。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内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加重筹码。”
他还指出,我国大部分塔机都是中小型塔机,由于大部分中小型塔机的整体造价不高,如采用变频器、PLC等自动化产品的话,将显著增加造价成本,所以造成目前塔机行业自动化产品应用比例非常低。整体塔机市场中,变频器应用比例约为11.2%,调速方式以双速/多速电机调速或串电阻调速为主。目前变频器在塔机企业中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大型塔机基本上都应用了变频器,中型塔机也有相当一部分采用变频器,但小型塔机应用程度还非常低,大部分使用双速/多速电机调速或串电阻调速方式。罗主任强调,塔机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将会进一步推动变频器等自动化产品的应用,同时小型塔机市场开发潜力巨大也为变频器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起重机械电气控制系统进入“PLC时代”
继电器的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这种电磁式的信号控制开关给故障的查找带来了诸多困难,大量时间的浪费直接影响了生产情况,而PLC正是为了改进继电器控制系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由于PLC具有编程方法简单易学、功能强大、性价比高、可靠性高、维修方便等优点,起重机械行业用户对于PLC的接受度也在逐年提高。
但罗主任指出,在PLC的使用与改造中不能忽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在满足工艺条件的前提下,建议选用已经用过的PLC,这样便于以后维修,还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在一般情况下,限位开关与接近开关等外接电气部件提供的开关量信号对电缆并无严格要求,所以可以选用一般的电缆。
在信号传输较远的情况下,可选用屏蔽电缆;绝大部分的PLC控制系统故障率是由外接传感器故障引起的,特别是一些机械型的行程开关、限位开关的故障率往往比PLC本身故障率高得多,所以在设计控制系统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选用高性能的接近开关来代替机械型的行程限位开关等措施。
对于在起重机械行业中PLC产品的发展方向,罗主任总结道:“PLC应向高性能、大容量的方向发展,这必将简化控制电路,进而降低故障率。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PLC的价格将不断下降,这将更快地加速PLC在起重机械行业的普及。PLC的联网通讯能力有待加强,这会使PLC与个人计算机或与其他智能控制设备之间交换数字信息,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
起重机械制造信息化为自动化企业打开新市场
据了解,目前我国起重机械制造企业只有少数大型企业有较好的中长期生产经营计划,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很好的中长期生产经营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起重机械企业的发展。在起重机械制造企业中,信息化的内容大致包括管理信息化、工程设计信息化、制造自动化、质量保证信息化等内容。
罗主任举例说:“在工程设计方面,我国起重机械制造企业中以振华港机为代表的大型起重机制造企业在工程设计信息化方面起步较早,有的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研发团队,他们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起重机设计、绘图及虚拟装配等。目前,起重机械制造中小企业正逐渐将这些技术运用到起重机械产品开发、制造和试验等环节,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设计的信息化程度。”
谈到目前自动化产品在中国起重机械市场的发展前景,罗主任认为要加强三个方面的认识:首先,不能让技术标准限制了起重机械产品的设计以及自动化产品的应用。国外企业是按照客户需求设计多样化的产品,适应市场需求,灵活多变。但国内的诸多规定过于具体,让产品类型过于单一;其次,国内的应用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对于技术要求较高的起重机械电控系统等需要企业来完成培训,所以前期的市场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最后,国内的起重机械价格相对较低,但不能为了控制成本,而降低了自动化产品应用的比例,这种方法往往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