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日起,所有在欧盟境内机场起飞或降落的航班,其全程排放二氧化碳都将纳入EU ETS(欧洲排放交易体系)。
“纳入”的含义是:EU ETS参考2004年至2006年期间的平均排放量,2012年给予航空公司该排放量的97%作为排放总量指标。2013年,上述97%的排放总量指标将下降至95%。
根据欧盟去年公布的名单,全球共有2000多家航空公司被强制纳入该体系,33家中国公司位列其中。欧洲市场是中国航空公司日益重要的目标市场。以国航为例,2009年1月至9月的欧洲航线的收入客公里占到了全部航线的1/6强。
现在,中国的航空公司像欧盟以外的其他航空公司一样,需要应对欧盟的强制减排压力;另一方面,它们分担着中国“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可能宣布的“40%-45%碳减排”指标。对于中国的航空公司来说,现在是主动探索一条“一举两得”道路的时候了。
目前,摆在航空公司面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如何分解明年开始的“十二五”碳强度指标。碳强度指标虽然是相对指标,但分子仍然是碳减排量,在一定条件下,是有跟欧盟指标“对话”的可能性的。
用行政手段来实现减排目标,是大家熟知的方式。能否考虑在中国航空业减排过程中,适当引入市场化手段,辅助行政手段实现减排目标,既可以摸索出一条低成本减排的道路,也便于与欧盟ETS市场体系进行对话,将“鸡同鸭讲”的尴尬转化为“鸡同鸡讲”的顺畅。
中国持有的是带分母的配额(分子仍然是减排量,其分母可能是载客量,也可能是收入),欧盟所持的是不带分母的配额,在交易机制的框架下,从金融工程角度,应该存在设计出二者之间合理转换机制的可能性。
同时,由于中国航空公司拥有的飞机较新,技术减排的空间有限,更需要探索市场机制,包括offset碳指标体系建设,以扩大低成本减排的空间。
在美国,去年6月,联邦众议院通过了Waxman碳交易法案,本月22日(世界地球日)前后,参议院有可能提出民主、共和两党的气候妥协议案,供参议院讨论、表决。这些议案中,都涉及像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体系中(6亿吨CO2排放基线)这类所谓“先期行动”(early action)碳指标如何转换的问题,即由“芝加哥粮票”向“美国全国粮票”兑换。
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协商的前提是交易机制的建立。在交易机制的基础上,实现“中国粮票”与“欧盟粮票”的对话,为中国航空公司争取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