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事物,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社会形态和价值观,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水行业也是如此。
我国的水务改革进行到如今,至少已有八年历史。而最初推行水务改革的动力并不是关注民生,实际上是为了释放更多的被计划经济所“拘禁”的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多行业发生巨变,直至水务等垄断行业,也本着释放生产力的目的进行了初始阶段的改革。
因此,具体到水务改革,从中央来说是要释放原来计划体制的一些制约,从地方来说则是要促进城市化。飞速城市化的背景下,要求大量的配套基础设施必须在短期内完成。因此,对资金的渴求,成为地方政府推动改革的源动力。清华大学和中国水网每年主办的城市水业战略论坛,从第一年开始就踏着这样的节奏,伴随着改革的步伐,一直在关注着行业热点。
2010年4月2日-3日,第八届城市水业战略论坛举行。在这个有800人参加的年度盛会上,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水网顾问总编傅涛博士做上述表示。
2008年以来,我国政府强调民生,有经济学家认为我国前30年的改革,实际上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导的,而现在正处在一个转变期,这个时期开始强调社会体制改革,强调分配,强调民生,强调公平,强调均等,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此宏观环境下,水务行业以及更大范围内的环境产业也在发生变革。
傅涛博士认为,对民生化的要求一定会拓展地方政府出于公共服务角度的要求,这种要求会一年比一年增加。从理论上讲,环境发展的需求是宽阔的。社会体制的转型会影响水务政策,强调民生、公平等会是一个趋势,但是应当明确,关注公平并不意味着改革的倒退,并不是对市场机制能够提高效率的一种否定。
当然,公平性会影响国家政策资源的走向,均等化服务的要求也影响着以城市为核心的特许经营制度和投资体系。与之相关的是,整个水务行业乃至环境产业也会发生变化。环境综合服务业会成为以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环境服务业是以环境产出作为计量单位的,比如说把河流从原来的四类水体升级为三类水体,可以整合设备、工程、投资、运营等各方面的力量,但并不是简单的在各个门类里面进行叠加,而是需要总包商。环境服务业是以环境产出进行量化和付费的产业,需要专业公司提供服务。傅涛判断,中国已经进入环境综合服务业大发展的时代,转型中的中国水业正在成为环境服务业的核心支撑。
顺应产业转型做的几个尝试之一是,在清华大学的倡导下,行业领先的一些大环境集团联合成立了产业联盟,中国水网也是其中的参与者。傅涛说:“环境保护的问题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更是企业界需要主动去引导政府和社会产生需求,服务于社会的这样一种行动,我们称之为新环保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