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机电设计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段拉卡认为,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业将成为重庆工业和重庆经济的三大支柱。重庆要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西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要高度重视和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装备制造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代表未来经济、技术发展方向的先导性产业,并将在未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和支柱产业。它以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应用为前提,其主导技术、产品及市场在经历一个不断成熟和升级的过程后,最终将在产品、基础设施、商业模式等方面替代和置换传统产业。
重庆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直辖以来的快速发展,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重庆工业以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见长,近年来信息产业异军突起,大有发展成为重庆工业第一支柱的势头。可以预见,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业必将成为重庆工业和重庆经济的三大支柱。重庆要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西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仅仅依靠提升传统产业是远远不够的,要高度重视和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盘活做大传统产业存量,培育做强新兴产业增量。
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规律和重庆装备制造业结构状况,发展战略性新兴装备制造产业有四条标准:一是产业特征鲜明,具有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和前瞻性,同时资源消耗要低。二是既要符合国家战略,又要体现重庆特色;强调现有基础,但不局限于现有基础;可以是目前或未来有可能成为优势的产业,也可以是通过引进大型核心骨干企业转变为我市优势的产业。三是能够掌控产业核心技术。四是具备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和潜力,目前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2012年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以上,2015年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部分产业达到1000亿元,提供10万人以上就业岗位。
根据这四条标准,段拉卡代表提出重庆发展战略性新兴装备制造产业的四大产业。
一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依靠发展纯电动轿车、微型车、纯电动客车,混合动力轿车、客车等整车产业带动电机及电机控制系统、整车控制系统、电池系统、电动附件(电空调、电制动器、电动助力转向)、充电系统等零部件产业发展;坚持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协同推进、分线突破”;近期内实现“混合动力汽车产品市场化、纯电动汽车技术产业化”发展。
二是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充分发挥重庆车辆和装备制造优势,重点发展单轨和地铁车辆,积极争取城际列车和高速列车,建设和完善产业链条;坚持以整带零,规划发展“小巨人”企业,打造轨道交通装备品牌,最终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和全球有影响的采购中心;实施“123”战略,即培育和建设一个整车生产基地,同步发展整车和零部件两个体系,完成整车、零部件和创新平台三个建设任务;做好产业集群规划,建立车辆总装、转向架、电牵控制系统、车体、轨道梁、空调、安全门/屏蔽门、道岔、运行监控设备(通讯、供变电设备等)产业链;加强单轨车辆和地铁车辆系统集成技术和转向架、电牵、车体制造技术攻关。
三是智能绿色制造装备产业。发展智能绿色制造装备工作母机及配套部件,以整机生产带动核电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及绿色再制造发展,从而实现我市制造业的绿色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化发展的绿色智能制造体系。重点是高档数控机床、智能仪器仪表、核电装备、节能环保机械及机床、汽车绿色再制造。
四是风电装备产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发展路线,以整机带动零部件,零部件促进整机,陆海并举、内外结合,形成整机及具有重庆特色的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力争重庆市风电装备整机和关键零部件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全国主要的风电装备产业基地。
段拉卡代表同时提出,在发展战略性新兴装备制造产业的过程中,要从五个方面加强保障措施:一是按产业链组织创新,二是加大技术创新,三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四是加快市场培育,五是加强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