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2009年初相比,现在业务量增加了40%以上。”1月18日上午,安徽迅捷
物流园区保管员小曹告诉记者。经历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安徽省物流业正逐渐回暖。而1月18日上午安徽省物流协会首次对外公布的《安徽省物流立法问卷调查报告》显示,散、乱、小依然是困扰安徽省物流产业发展的瓶颈。
物流业务量猛增
1月18日上午10点,安徽迅捷物流园区一派繁忙景象,高架库前,保管员小曹正忙着清点刚从广东运过来的一批电子产品。她告诉记者,跟2009年初比,现在业务量增加了40%以上。“2008年11月份,好几百辆车停在园内找不到活干,而现在多数车辆跑起来了,特别是进入2009年第二季度反弹更快。”作为安徽省最大的物流公司负责人,迅捷物流副总经理蒋家尧介绍,现在公司的订单和前一年相比增幅超过了40%。
感受到暖意的不仅仅是迅捷物流一家公司。“2009年年初发往上海的外贸单几天才有一车,而现在每天的发货量都超过了5车。”合肥永盛物流公司陶克勇表示。
安徽省物流协会副秘书长桂汉明表示:“作为沟通消费和生产的桥梁,目前全省物流业务整体全面回升,预计全省的行业收入增幅在15%~20%。”
物流档次偏低
1月18日上午,安徽省物流协会首次对外公布了《安徽省物流立法问卷调查报告》。调查发现,安徽物流产业的“短板”和它的优势一样明显:业态以传统物流模式为主,档次偏低,无法跟上现代工商业的配套需求。
安徽省物流协会副秘书长桂汉明举了个例子:“目前的合肥聚集了很多国际国内大型连锁超市,比如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但是没有可以提供配套服务的物流企业,所以现在这些连锁超市都是分别设立收货点,由供应商直接送货,所谓的物流实际上只是运输,其间发生的损耗都由商家自己负责。”“仅有一辆货车的个体户挂出的招牌是‘物流公司’,有一个车队的也叫物流公司,现在我们最头疼的就是行业准入的门槛太低,这也是造成目前这种乱象最主要的原因。”安徽兴利物流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感慨道。
桂汉明说,目前在运管部门登记的全省物流企业有13万之多,加上那些“游击队”,这一数目超过了20万。但因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90%的物流企业负责人认为市场竞争恶劣,明确管理部门和制定相应的行业准入标准已经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