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在今年大有“老虎发威”之势:眼下国内外、圈内外(不乏私募等热钱流入)均大捧这项可能改变未来汽车历史的技术革命。国内两大电网日前曝光了将为国内电动车造充电网络的计划,中国政府也将进一步出台支持新能源车产业化的政策。国外方面,北美车展鲜明的主旋律就是新能源车,而“无名士”菲斯克汽车公司也将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方式生产K arm a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连近年来保守应战的现代汽车也要投资10 .5兆韩元(约93.5亿美元)开发环保节能车。如果说没有好的市场预期,哪来这么多的投入?未来新能源汽车替换潮会席卷全球吗?新能源车要如何撬动中国这个大市场?
“新”浪潮来临势不可当
新能源车热潮并非刚刚兴起,它已经被谈论了很多年,但只是在近年,我们才有真正大规模产业化的可能。一直以来,新能源车问题主要在成本过高,加上一些技术不够成熟,因此未能大规模推广;但随着油价上涨,以及技术的日益改进,我们看到新能源车不再是遥不可及。在国外,混合动力车已经广受市场欢迎,丰田普锐斯和本田IN SIG H T开始频频占据畅销车型榜首位置,表明这股潮流的不可逆转。在国内,尽管新能源车尚未风行,但无论是跨国品牌还是自主品牌,已经在为未来3到5年内大规模推广新能源车做周密部署。可以预见,短短几年时间后,我们将看到更多新能源车,也许,当你换车时,你已经开始考虑购买一部新能源车了。(黄习伟)
新能源车,完善了再推广不迟
最近有两则新闻让我们觉得新能源车离我们很近,一是国家可能在本月出台政策对私人购买新能源车进行补贴,第二是国内两大电网已经有了在国内电动车造充电网络的计划,这看似解决了制约新能源车发展的两大关键问题,可我却没有很快就会进入新能源车时代的喜悦。对于新能源车,我的了解依然很抽象,相信很多消费者都跟我一样。原因很简单,目前中国上市的混动车寥寥可数,由于价格高不可攀,能够、愿意花钱消费的客户不多,相信国家的补贴也无法令车价平民化;而被很多厂家当做终极目标的电动车,目前仅在试点城市运行,普通车友并没有机会接触这些产品,另外,这些产品没有经过大量的应有,还没有厂家能够保证其所用的电池绝对安全,不会发生意外,作为一个珍稀生命的小女子,我也没有拿自己当试验品的勇气。
实际上我也不希望中国那么快就进入新能源车时代。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还是循序渐进地发展为好。对于新能源车,很多人只关心它的节油性,但是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有一个最佳的行驶区域。哪些地方适合使用混动车,哪些区域适合电动车发展?这些问题我们心里都没有谱。另外,电动车在节约能源的同时,会不会造成其他的污染?这个问题在早期的推广阶段如不能解决,那么以后大规模推广时可能会造成灾难性后果。所以我希望国家出台政策鼓励新能源车发展的时候,也要花力气研究新能源汽车的弊端,毕竟我们的环境不允许我们继续缴纳高额的学费。(林辉莹)
产业尚未成熟,同志仍需努力
“汽车不过就是四个轮子,一个发动机,两张沙发”,这是在中国汽车跨越式发展初期,汽车门外汉李书福打造吉利时的造车公式,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汽车行业造车理念。时隔数十年,尽管吉利还是奋发图强造出了自己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但这句话搁在如今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依然是那么似曾相识。
在与全球竞速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上,中国汽车行业内曾非常乐观地认为,新能源车门槛并不高,中国的基础差距较小甚至某些方面领先。这种论调和认识为随后的汽车厂家蜂拥上马新能源汽车打下舆论基础。除了部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研发数年的整车生产厂家以外,我们也看到不少企业实际上根本就不具备研发能力,也不掌握核心技术,而是外购关键零部件,进行组装生产,以此迎合政策和市场需求,并借以上汽车项目谋求取得汽车生产资质。部分公司甚至以“伪混合动力”车鱼目混珠,一些毫无混合动力技术基础的企业也纷纷拿出一些项目申报,以获取政府的扶持资金。
虽然这些新能源车“正规军”和“伪军”也可能有优势技术,但是放眼汽车行业整体,我国传统汽车生产技术依然落后,核心技术依然在别人手上。而新能源车是在传统技术基础上发展的,没有扎实的车身设计、动力技术、底盘和控制系统,造出来的新能源车或沦为“四不像”的怪物。
而且,一个产业的发展成熟需要“技术、生产和基础配套”三大要素支撑,在技术和基础配套均未形成成熟条件的情况下,如今投入集中在生产造车环节,那么新能源车造出来之后不光面临技术可靠性问题,还将面临观念接受和使用便利等一系列问题。虽然政府也一再表示将加大力度对新能源车给予补贴,但政府补贴不是新能源车发展的根本途径,如果要达到普及程度,且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依靠其内部实力的提升,降低造车成本,才能最终使新能源车走进寻常百姓家。因此,若要新能源车不光是“看上去很美”,中国车企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