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岁末不同寻常,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成为世界焦点,被誉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将在这里举行。中国也马上进入“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中国如何控制温室气体,以及目前为止“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如何,都是人们关心的热点话题。同时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也成为近期一段时间面临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我国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近年来,我国抓住利用国际金融危机推进节能减排的重大机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为节能减排创造了良好环境。近年来,我国单位GDP能耗逐年降低。《“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
这意味着,《“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的5年内,单位GDP能耗平均每年要降低4%,才能顺利按期完成目标。为确保按时完成“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任务,国务院于2007年6月发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了43项具体措施,涵盖了结构调整、加强节能减排投入、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等诸多方面。
据统计,仅2006年至2008年3年间,我国就关停小火电机组3826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6059万吨、炼钢产能4347万吨、水泥产能1.4亿吨。全国共安排157亿元人民币资金,用于支持重点工程实施;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2009年财政安排70亿元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推动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节能;推进节约型机关、学校、医院建设等。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我国节能减排成效明显。据统计,2006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79%,2007年下降4.04%,2008年下降4.59%,今年上半年已完成3.35%,预计全年将达到5%左右,降幅呈逐年加速之势。目前累计完成降低能耗13%以上,预计“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总体目标有望如期实现。这一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我国能节约标煤6.2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
中国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
中国国情决定了支撑经济高速发展必须依靠新能源,而新能源只有超常规发展才能满足要求。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这也导致能源消耗大幅度增长,中国新增原油的需求几乎占了全世界新增需求的一半。
将新能源列为新兴战略产业政策的首位,已经成为国家共识。国务院近日召开了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把新能源产业放在最显著的位置,则体现了中央政府对于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道路的整体部署。而这也必将给新能源产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尤其全球金融危机下,发展新能源已成为刺激经济,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2008年全球新能源产业投资额却同比逆势增长16%,高达1200亿美元,充分显示了新能源产业蓬勃的生机。
进入2009年以来,为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优惠政策。3月份出台的“太阳能屋顶计划”,7月份出台的“金太阳计划”和风电固定电价等政策,充分体现政府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太阳能发展面临机遇
进入2009年,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迅速提高,先是被国家列入家电下乡产品,享受政府补贴待遇,其次就是全国各地一些城市实施了太阳能“强装令”的政策,掀起了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狂潮,同时中国的节能减排也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
近些年太阳能行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行业内的领头羊力诺瑞特、皇明等为行业在技术创新、品质提升、行业规范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为中国太阳能行业品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例如,力诺瑞特引进领先世界先进水平的德国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同时通过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形成新技术,并先后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清华大学合作,站在世界技术发展前沿。3月27日力诺瑞特成功实现对古巴的技术出口,展现了“中国创造”的风采。力诺瑞特走出了一条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国际化发展之路,产品大量出口欧、美、亚、澳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太阳能热利用的发展为中国带来了节能的新方式,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中高温工业利用、太阳能海水淡化等也已成为中国太阳能行业涉足的领域。节能减排的潮流为太阳能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太阳能也成为节能减排的主力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