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西门子为中国带来第一台指针式电报机。100多年过去了,西门子一直活跃在中国市场,并在工业、能源和医疗业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新中国成立后,西门子经历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见证了中国的繁荣富强。时至今日,中国已成为西门子第二大海外市场,也是西门子全球业务的基石之一;同时,西门子也成为中国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据悉,西门子在中国拥有90多家公司,61个办事处,超过43000名员工。在2008财年中,西门子在中国的销售收入高达570亿元人民币。西门子以其先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影响着13亿人的生活;同时,在中国经济变革中,西门子抓住机遇,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壮大,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六十年里程碑
在新中国60周年华诞之际,西门子特别举办了“西门子与中国六十周年”的媒体圆桌会议,华夏时报受邀参加了本次见面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郝睿强博士表达了对建国60年的衷心祝福,并回顾了中国社会、商业环境的变迁以及西门子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六十年是一个很好的回顾过去并展望未来的时刻,我们坚信将看到一个充满活力、更加繁荣的中国。” 郝睿强博士表示,中国和世界都共同面临几个大挑战,如环境变化、人口问题以及城市化问题。作为一个跨国企业,西门子将同中国紧密站在一起,凭借其绿色节能环保的解决方案帮助中国更好地迎接和面对这些挑战。
四个发展阶段
据郝睿强介绍,西门子在中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漫长的植根时期,从1872年西门子开始进入中国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这段时间中,西门子在中国参与建设了一系列项目,包括为北京提供的第一辆有轨电车。
第二个阶段是艰难的初步发展时期,从1949年到1978年,在这段时间里,西门子保持着与中国的业务往来,虽然这段时间对于外资企业来说是非常艰难的时期,但西门子还是在中国做了一系列的项目,比如医疗领域的一些项目。
第三个阶段是从1978年到2004年,在这个阶段,西门子积极参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在中国建立了多家合资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在上海的磁悬浮项目是此期间的主要贡献之一。同时,西门子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培训中心,专门提供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培训。
最后一个阶段是从2005年至今,西门子称之为“2010加速度计划”的阶段,郝睿强亲历了这个阶段。期间西门子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上扩展了市场份额,同时也参与了众多建设的项目。过去四年间,西门子在销售额以及订单额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增长,实现了约两倍于中国GDP的增长。2008 年,西门子积极参与了奥运会的建设,在整个过程中西门子获得的订单额达到了11亿欧元。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西门子将不仅为中国馆提供一流的节能解决方案,而且还是世博会的全面合作伙伴,通过西门子创新技术帮助世博充分展示环境保护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进一步本土化
跨国公司对中国工业的发展和振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跨国公司把中国的生产要素资源和市场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跨国公司在其中也通过这样的配置,优化了自己在全球产业布局当中的一些新的定位,更加提高和提升了它的效率和效益。西门子在中国的企业及中国的市场相互结合,推动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实现了互利双赢的合作。
中国工业正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同时西门子中国员工中99%都是中国人,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西门子也是一个中国公司。西门子早已经融入到中国发展的大环境中。对于西门子而言,中国不仅是市场销售,更是采购、本地化和研发中心的综合体。如今已拥有超过4.3万名本土员工服务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有相当数目的员工在从事研发方面的工作。郝睿强认为,人才是公司的灵魂,人才的作用至关重要,公司需要对当地的人才进行不断的整合、开发和培训。在人才战略的背后,西门子公司正以更快的速度将技术、业务、人才甚至社会责任向中国本土转化,从而更好地融入到中国市场。
郝睿强表示,西门子把中国当作自己的家一样,中国政府也为外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商业环境。同时,西门子在中国也做了非常多的本土化工作,比如积极投身于研发领域,这些工作不仅帮助西门子在中国做生意,更能帮助其在中国创造生意。未来西门子将进一步扩大其在华研发力度,为中国市场设计和开发满足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同时进一步利用中国的资源优势推动中国的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