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轻轻一按按纽,所在区域的大气压、湿度等信息就会通过
传感器实时进入计算机系统;家里煤气泄露了,传感器就会将这一信息发送到手机上;农业专家坐在家里就能实时获得某块农田的土壤指标……“物联网”技术将使得这些成为可能。
从正在举行的中国·江苏第二届产学研成果展示洽谈会上了解到,我国的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科研单位正加紧研发“物联网”技术,以迎接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
“物联网”也叫传感网,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比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能够远程感知和控制,并与现有的网络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生活体系。
“‘物联网’前景非常广阔,它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电工电子示范中心主任赵国安告诉记者,他们中心从事“物联网”研究近4年,目前已经自主研制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平台,包括具有自组网特性无线传感器节点、数据存储和数据远程访问终端等。“物联网”技术的革命之处在于,通过传感器等技术手段,网络将进一步成为物体与物体沟通、人与物体沟通的工具。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在我们的平台上进行了高寒地区生态环境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示范实验,”赵国安介绍,他们自主研制的“物联网”技术已经应用于水产养殖基地环境监控系统、仓库环境监测系统、道路
交通监测系统、农田环境监测和远程专家指导系统、高校科研开发平台中。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从事“物联网”技术开发的科研机构之一。记者了解到,去年11月,该所与无锡市签定了合作协议,共同在无锡高新区成立一个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中心。目前双方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正制定“感知中国”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和产业规划,力争建成引领中国传感网技术发展和标准制订的中国物联网产业研究院。
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表示,他们要建“物联网”产业园,同时还要把无锡打造成一个“传感网”的示范城市。
“物联网”已被江苏列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六大新兴产业之一。这个省教育部门近日也召集省内的重点高校,专题研讨“物联网”的建设。
专家介绍,自组织、微型化和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能力等特点,使得“物联网”技术拥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如预测洪水、火灾等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实时监控病人健康,工厂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等。
据了解,我国对“物联网”应用领域的研究与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赵国安表示,今后,他们将与国内其他科研单位一起致力于解决目前“物联网”研发所遇到的通信范围、外部环境指标以及网络安全等技术难题,以占领国际“物联网”技术的最高地。
“当然,‘物联网’建设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将涉及到规划、管理、协调、合作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国家层面相应配套政策。”赵国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