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1月26日,柳工建厂。到去年,整整50年。50年,对于中国企业,已经百转千回;50年,对于中国柳工,就是百炼成钢。
一个对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来说最平凡不过的一天,记者来到这个中国机械行业经典的传奇企业。当火车的汽笛声传遍柳工的每个角落时,柳工人知道又有一批他们亲手打造的工程机械装备将被送到用户手中。这次送走的是装载机还是挖掘机?是“两头忙”还是平地机?是送到拉萨还是悉尼?是送到美洲还是非洲?短短两公里的柳工铁路专线怎会理解自己竟然能够帮助这个企业连接了整个世界。这条专线铁路为柳工而生,与柳工同命运。50多年来,她承载着柳工人的智慧与梦想、光荣与使命,把一个个中国工程机械的奇迹送到世人面前,见证了柳工从一无所有到振兴辉煌的历史过程。
1958年11月,摇篮中的柳工成立了筹建处。面对着荒芜的山坡,第一代柳工人凿井而饮,筑地而浴,推土为墙,编茅作瓦。与柳工一样,这条铁路专线也是在生产资料极其匮乏,国家划拨的基建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修建的。对于那时的柳工来说,建设这么一条铁路专线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
而今天的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这家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国有独资企业,旗下已经拥有全资及控股公司20家,参股公司6家,其中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团核心企业、上市公司。总资产34亿元,净资产18亿元,现有员工10556人。2008年,柳工集团实现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各类工程机械整机销量超过3.8万台,销售收入、盈利能力、劳动效率、装载机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居于行业前列。
2004年以来,柳工产品出口不断实现跨越式增长,出口创汇更是从2004年的1308万美元跃升至2008年的2.16亿美元。截止2008年,柳工在产品线上拥有了轮式装载机系列、挖掘机系列、振动式压路机系列、平地机系列等11个系列的完整产品阵容。
2009年的柳工,拥有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5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其产品研发水平和技术性能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同时企业拥有先进的制造设备和管理体系,使柳工产品享有高品质、高可靠性、高效率的美誉。
面对今天的柳工,谁又能相信,这个企业50年前是一张白纸,没有厂房,没有设备,甚至连产品也没有。而今的柳工,毅然站在放眼全球的高度规划柳工的美好未来。自立自强于世界,这正是柳工实现国际化战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导向是极具前瞻性的,作为行业龙头,他们起到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2002年,柳工认识到不能仅仅在中国市场上进行竞争,而是要进行国际化发展。为此,柳工请了专业的咨询公司为他们设计薪酬体系、管理结构,甚至柳工的标识系统。
柳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华讲到,“我们当初提出国际化战略,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战略,不仅得到外界的赞誉,也得到了我们内部的认可。当初我们提出这个目标时的确是对我们提出了一个高要求,我们是把自己放在‘火炉’上烤。但是这个目标的制定,使我们大家有了一个奋斗的目标,也找到了学习的标杆,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短处,于是急起直追。”
2003年柳工确立国际化战略目标,先后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伊朗、南非等国家设立了海外办事处。
现在,柳工通过加强营销、服务、配件网络建设,进一步提升柳工在全球的品牌形象,柳工国际营销市场通过大客户开发,积极协助柳工代理商拓展二级销售网络,从2005年开始,柳工每年在海外市场的整机出口额保持高速增长。即便在2008年,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普遍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下,公司的海外销售仍然成绩显著。
2009年初,柳工海外市场整机销售累计突破一万台,这标志着柳工海外营销市场的一个里程碑。
截至到2009年6月底, 柳工三大主要产品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出口均排名中国行业第一。
同时,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柳工自主研发、运用了柳工承担的国家863项目的最新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多项专利技术的C系列挖掘机,从小型到中型共有10多个品种,代表国内挖掘机行业新的突破,整机性能可与外资、合资企业的国际知名品牌相抗衡,并具备了世界上先进挖掘机的特点。在外国品牌占据绝对优势的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在陷入负增长的同行中一枝独秀,充分说明了在这场中国民族品牌挖掘机的绝地反击战役中,民族品牌正在逐渐夺回失去的阵地。
回首50年前的柳工,环顾今朝,展望未来,依稀能看到柳工人毅然撑起的中国机械工业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