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具商业化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风电投资中,有15%的资金投向中国市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中国风电行业在2008年全年吸引投资高达340亿元,充分显示出全球资本对于中国风电产业的强烈信心。
国内外风电发展形势
中国内地及近海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为10亿千瓦,资源丰富。同时,中国政府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和2020年,中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500万千瓦和3000万千瓦。按照每千瓦风电装机成本6500元计算,新增30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需要总投资约2000亿元。
从世界角度来看,从2008年年底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很多国家大大增加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或者清洁技术的公共财政投入,以激励经济来增加几百万的就业岗位,如奥巴马执政后的能源和环境新政,英国把低碳经济列入法律等等。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周凤起在“2009中国风能产业对话资本论坛”上表示,风电行业投资将更加吸引市场的眼球。
具体来说,美国宣布未来十年中,将有1500亿美元用于可再生能源,其中9300万美元用于风电。同时,中国在近年也增加了可再生能源公共财政的投入,其中大部分是用于风电项目。
政府的大力倡导,加之在国际资本的助推,使中国的风能行业呈现出了爆发性的增长,仅仅几年的时间,就涌现出了十几家上市公司。
经济危机之困
行业信息显示,受经济危机影响,国内风电行业同样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008年年初,国内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商金风科技与世界最大的石油天然气企业BP共同开发的内蒙古达茂旗风电项目的合作终止。基于BP集团战略发生变化,BP管理层已决定停止其在亚洲的风电业务,导致双方就上述项目无法继续合作。
同年11月,由湘电股份与日本原弘产共同出资成立的湘电风能公司同样遭遇日方股东撤资。对于外方的撤资,主要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原弘产经营形势严峻,迫于资金压力不得不选择出售股权。
此后不久,德国诺德巴克-杜尔公司撤出了与航空动力合作项目投资公司40%的股权。
#page#
“危机”中蕴含的“机遇”
根据EZCapital的报告显示,全球有9%的能源投资是在中国,而截至2006年,中国大约16%的电力来源于可再生资源。到2020年,我国将以可再生能源的占比提高至23%为目标。毫无疑问,仅仅从电力来说,16%-23%的增长空间就已经提供了一个巨大到惊人的新能源市场。这也势必会掀起新一轮的投资高潮。
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最先进入的是产业资本,以发电设备制造业为例,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北京重汽等一批国家传统装备制造企业陆续进入该领域,并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另外,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的民间资本对风电市场表现了浓厚的兴趣,也正在陆续进入该市场。在产业资本的带动下,早已对TMT产业投资失去耐心而寻找出路的VC、PE资本,开始大规模地关注风电行业的投资。
然而,目前我们对风电行业的投资还集中在“设备制造”这样的产业链低端环节,随着各路资本蜂拥进入该领域,产能急速扩大,许多业内人士开始担心,风电设备制造业已有过热倾向,盲目投资有可能造成产能过剩。
而与此同时,美国总统奥巴认为新能源是主导未来经济格局的重要因素。原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局长徐锭明表示,不管是太阳能,还是风能,这些新能源都是全球共享的,“你无法独占它,只有科技才能利用它”。
这意味着,在未来的能源格局中,油气、煤炭等常规石化能源可能将不再是群雄逐鹿的焦点,相对应的,随着新能源替代常规能源历史进程的推进,谁掌握了先进的新能源设备和技术,谁就拥有能源领域的话语权。
电网瓶颈待解
据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周鹤良介绍,中国1200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中,仅有8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入网发电,三分之一的风电装机容量白白浪费。“发得出电,送不出电”成为新能源发电的窘况。
目前中国新能源发展面临的一个瓶颈在于新能源如何并入电网。由于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接入标准不一、维护成本不一、电网公司动力不足等原因,目前尚无统一的新能源并网办法。
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风能专业委员会鉴衡认证中心的副主任陈雪松则称,中国风电产业可以用爆发式的增长来形容,2007年国内就实现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里面写到2010年达到500万千瓦的目标,到2008年又提前实现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在2010年达到1000万千瓦的目标中,2008年我国超过印度成为第四个装机超过1000万千瓦的大国。
但是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就是电网的瓶颈问题。电网已经成为我国风电能否高速持续发展的关键。
陈雪松透露,2008年曾有一个风电厂因为被限制(发电)上网损失了30%,还有内蒙有一个风电厂在建成半年后,电网接入系统这都使内蒙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由此上述人士还建议,在资源丰富的地方,我们国家的电网还十分薄弱,所以电网的规划,建设的速度需要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