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规油气项目“瘦身”
非常规油气资源主要是指油砂、页岩油、水合物等。
近两年,在石油价格不断高企的推动下,这些开采成本较高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快速地进入了商业开发,bp、壳牌等国际石油巨头争先投入,在全球掀起了一股不小的开发热浪。
而重返40美元低油价区位,对石油巨头在这一领域的运营造成了不小的打压。加拿大Suncor公司、加拿大Petro-Canada公司均推迟了油砂项目投资,而道达尔也因超过了80美元/桶的盈亏平衡点,将最终不得不选择放弃这一项目。
据最新研究表明,世界油砂的可采资源量为1200亿吨,约占世界石油资源可采总量的34%,仅次于可采资源量为1514亿吨的常规石油。而世界范围内的页岩油储藏量可达到4000多亿吨、全球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资源量为(1.8-2.1)×1016立方米。
而属于常规范畴的深水石油项目、液化天然气项目也受到波及。据了解,一般深水区域采油的边际成本,在每桶60至90美元区间。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开发风险连续上升,大大超出盈亏平衡点,不少跨国公司纷纷作出延期的决定。
替代能源成本劣势凸显
替代能源,它包括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液体燃料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原本开发成本较高的生物质能源业,在国际油价持续走低之下,早已压的气喘吁吁。据调查,在生物柴油开发中,其原料价格占到总成本的70%到80%。而不能获取廉价且充足的原料供应,一直在制约生物柴油发展。
据统计,目前,中国生物柴油年产能已达到300万吨。而受到原料短缺及价格高涨等因素影响,近两年中国生物柴油产量仅为30多万吨,产能利用率只达到了10%。
“挤出效应”正在扩大。按专业机构的测算,当前,生物柴油项目盈亏平衡点大致在35美元/桶,即国际原油价格只有维持在这个价格之上,方有赢利可能。
风能、太阳能开发应用也遭受冲击。据了解,近年来国内一些企业加速投资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业,其产品基本上是大路货、技术含量不高,且关键技术和部件还要从欧美国家引进。
迄今国内风力发电机实际利用率仅为8%,而欧洲是40%。困扰风力发电相关企业尚有资金链紧张之症结。无锡一家企业研制样机已投入6000余万元,再运送到苏北沿海仅运输费就需要近百万元。
生产运行成本如此昂贵,在国际油价处于低位格局下,无疑收益已受到重创。
回归正常理性发展轨道
在过去十多年间,亚洲金融危机、IT泡沫等的上演,让全球经济历经了周期性调整。而每一次危机过后,全球经济进一步融合,市场经济进行有效的自主发展与自行调整。
值得关注的是,此番经济危机及油价下跌,除去新能源成本劣势被拉大、新能源项目进展被延缓以外,由资金链断裂而导致企业破产,从而引发这一行业本身的洗牌也即将到来。
近几年来,在国际油价高企的格局下,中国出台系列新政,助推能源提速发展,加上没有垄断形成的高门槛,一时间,新能源市场的投资呈现了井喷的态势,国有、民营、外资争先上马,以使自己在竞争中占有更有利的地位。
令企图通过“圈地”渔利的投机者没有想到的是,风云突变让新能源市场迎来了寒冬。而实际上,在去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大跌之前,新能源领域已经出现某种信号。数据显示,全球新能源领域的投资额在2008年夏季(4-6月)快速滑落至2007年冬季(10-12月)一半的水平。
能源专家舟小刚强调指出,无论是从国家能源政策考虑,还是从国际原油的不可再生性、稀缺性等方面考虑,有效的政府政策加上投资者的理性回归,可以把新能源经济拉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
而危机也给新能源行业发展带来了另一个机遇。由于经济不景气,使得市场需求不旺,涉及钢材、玻璃等诸多原材料价格已大幅下滑,从而降低了新能源的生产成本,有利于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快速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