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业为立市之本的营口市2006年之前没有一家产值过百亿的企业,这对一个意欲以工业称雄的城市来说不能不算是一种无奈的缺憾。而眼下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的迅猛发展正在弥补这种缺憾。在不久的将来,正在建设的包括中冶京诚(营口)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营口中试基地(下称营口中试基地)在内的几个大项目,将成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命脉,成为引领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营口中试基地总投资近100亿元,主要开发研制冶金、矿山重型设备,属于重装备制造产业,产品水平达到国际一流,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一期工程今年底将全部建成投产。明年二期工程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超过120亿元。届时,营口中试基地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冶金装备制造和研发基地。
营口中试基地强势项目主要集中于装备制造业。业界认为,营口中试基地将与其他汇集在辽宁 (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的产值过百亿元的强势项目的建成和投产,在强劲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将催生上下游产业链的兴起和繁荣,直接带动配套产业的发展,从而在基地内部形成相互促进、势力强大的产业集群。
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的“奇葩”
2006年9月6日,对营口市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营口中试基地开工建设。
营口中试基地包括装备制造、中试生产两部分。项目建设期3年,达产期4年。采用分期建设方式,一期工程主要是装备制造中的热加工设施,由钢水冶炼、连续铸造、模铸、精快锻、热处理、轧辊加工等设施组成。主要装备和技术均由自主研发,其中100吨电炉、8000吨精快锻设备属于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期工程将对自主研发的冶金大型装备开展中试,将填补国内自主装备设计的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届时,营口中试基地将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装备制造和冶金装备中试的示范工厂。
营口中试基地位于辽宁 (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内,占地400万平方米,是集开发、研制、试验重型冶金装备、机械加工装备于一体的试验基地,通过创造最大限度模拟实际生产条件,把企业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自主集成的技术成果经过中间试验和生产性试验,转化为先进、可靠、实用的工艺技术和工艺生产装备,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等行业。目前,营口中试基地正处于紧张的施工、调试阶段。投资25亿元的一期工程已建设80%,到年底全部建成投产。届时,公司主要大型铸锻件的产量能达到7万多吨,销售额能达到8.5亿元。二期工程于2008年开始建设,今年计划投资41.5亿元。
中冶京诚公司是由中冶集团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进行分立整体改制后,于2003年设立的国际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005年8月,中冶京诚出资70%、营口中板厂出资30%成立了中冶京诚(营口)装备技术有限公司,双方共同建设营口中试基地。项目总投资近100亿元,预计年销售收入120亿元。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新一轮钢铁投资热,但很多高精尖的冶金生产装备还需要从国外进口。对此,中冶京诚公司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钢铁行业发展需要,立足于自主创新,采取研发、技术、制造紧密结合的新路子,全力打造国内最大冶金装备制造企业。
为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自主集成的技术成果进行中间试验和转化,营口中试基地技术创新和产品发展战略定位在二个方面。一是要把基地打造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大型冶金装备制造和技术研发基地,生产和制造具有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的大型冶金装备;二是要把基地打造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重型机械制造和技术研发基地。为机械、化工、电力、矿山、能源、船舶等行业提供大型、关键零部件以及重型机械的设计和制造技术。
中冶京诚(营口)装备技术有限公司依托中冶京诚公司和营口中板厂的资金及资源的优势,极具发展空间和潜力。业内人士认为,营口中试基地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国务院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可以彻底改变我国生产工艺技术企业与制造企业长期分离的现状,有助于改变我国部分关键技术和先进设备依赖进口、重复引进的状况,有助于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造能力,有助于提升资源、交通生产企业的装备水平并增强大型和关键零部件行业的生产能力,也将推动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战略的实施,拉动地方经济的攀升,带动相关产业的进步,无论对营口还是对辽宁的产业结构调整、振兴老工业基地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着眼于发展装备制造业
据了解,营口中试基地一期工程冶炼系统的核心设备于今年4月11日安装调试。而此前,冶炼、铸钢、热处理三个车间的土建工程基本结束。到今年5月,冶炼系统的安装调试工作结束。三条生产线试车生产后,企业为机械、化工、电力、矿山、能源、船舶等行业提供的大型关键零部件将投放市场。
“中冶京诚公司把装备及材料制造业务与工业和矿山工程业务、房地产开发和建筑工程业务、市政开发和公用设施业务、资源开发业务并列为公司的业务发展重点,依托公司已形成的核心技术优势探寻一条以自主创新为核心,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做优做大做强之路。”中冶京诚(营口)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潮表示。
据介绍,中冶京诚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建设一流的国际化工程技术公司,而发展制造业正是打造国际化工程公司的内在要求。装备制造和材料制造业务技术含量高,前期投资大,进入门槛高,同时与工程总承包业务紧密结合,能有效提高公司关键设备供货能力。通过发展装备和材料制造业务,中冶京诚公司不仅可以成为工程总承包业务的设备供货商,完善公司产业链,提升公司收入和盈利水平,同时可以保护公司知识产权,防止技术流失。
着力打造企业技术研发体系
日前,营口中试基地成功自主研发出100吨超高功率电炉,这一重要装备研制属国内首创,标志着该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又提高了一步。
中冶京诚公司建设营口中试基地现在正着力于打造以业务部门、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为主体的三个层次的、与公司业务发展相适应的技术研发体系,实现研究、设计、制造、中试、工程、产业一体化的创新模式。
目前,中冶京诚公司已经建成亦庄研发中心并投入使用,研发中心以业务部门的技术力量为依托,主要进行原始基础性的技术创新。作为工程化的、实用型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研发中心,是知识转化成技术的平台和孵化器,目标是发展成为国家级科研实验室,承担炼铁、炼钢、轧钢、能源、环保等传统业务及新拓展业务中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试验和调试。
为实现研发技术产品化,营口中试基地自主研发的成果将在亦庄研发中心进行中试,形成产品后投放市场,使用户用得放心。而营口中试基地的建成也使中冶京诚具备了中间试验和生产性试验、模拟生产实际的条件。与此同时,营口中试基地还将成为大型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技术转化为产品的中试平台,目标是研发、加工国内尚不能生产的大型装备,试验开发新钢种、新工艺和新设备。在此过程中还将配套开发相关节能、节水、环保、电控自动化技术,实现公司业务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着意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从形式上来看,营口中试基地是重型机械制造厂与特殊钢试验厂的组合,其中熔炼设备既可以为重型机械制造提供需要的原料和钢水即大型锻造用钢锭、大型铸钢件用钢水,又可以为大型钢铁装备提供配套件。这样的体制和发展模式在国外已被证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实力。例如,著名的德国蒂森机械制造厂就是蒂森特殊钢厂的一个分厂,蒂森特殊钢厂为它提供铸钢件钢水、锻造用钢锭,机械制造厂用于生产重型铸钢件和重型锻件;蒂森特殊钢厂本身又具有完整的精炼、连铸、轧钢、钢材精整、钢材配送等一系列生产手段,充分发挥熔炼设备的能力。
国际化的工程公司不论其经营方式、市场定位都必须国际化,公司业务也是“综合性”的,即工程建设领域的业务既是综合性的,也要有咨询、监理和指导,同时,在工程建设业务以外,发展为工程配套的设备和材料的开发、制造或生产,形成比较完整的工程承包产业链。中冶京诚公司建设营口中试基地发展装备制造业,正是基于均衡发展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能力为出发点。
随着亦庄研发中心和营口中试基地的相继建成,中冶京诚彻底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设计院老式的研发体系,是一种适合当今业务发展模式的创新。中冶京诚全力打造的企业技术研发体系也更深远地着意于通过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在多领域形成集成创新能力,把企业打造成国际化的成套设备供应商,进而走工程化的道路,向国内外两个市场输出技术和成套设备,把企业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的国际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