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在对重大技术装备实行国产化的同时,也正积极鼓励和支持关键零部件的开发生产,以此增强配套能力,提高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理事长沙宝森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作为基础性产业的流体传动行业(液压、液力、气动、密封件产业通称为流体传动行业)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但中低档产品的过度竞争成为行业发展的长期矛盾,亟需解决。 增速虽快 但满足不了高端市场需求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液压产品产值增长28%,气动产品增长了40%,密封件产品增长了30%。沙宝森认为今年行业的产值增幅仍将保持在20%以上。“但这样的增长速度还是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据沙宝森介绍,流体传动产品有两个市场,即作为配套的前市场和维修的后市场。我国液气密等流体传动市场巨大,约占全世界市场的12.5%,位居美国、日本、德国之后排第四位。
随着国内产业从普通装备向相关高端产品升级,以及国际装备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我国装备制造业已具备持续崛起的动力,液气密等技术含量高的配套产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目前国内产品只能满足中低档配套的需求,高档产品难以满足。这就导致了在进出口方面,我国液压件、气动件、密封件(以下简称“液气密”)等基础件产品依然处于逆差状态,很多产品需要从国外进口。2007年,我国液压件产品进口14亿美元,增速约40%;气动产品进口达到2.5亿美元,增速约为18%;密封件产品进口近4亿美元,增速也高于30%。
从流体传动产品市场容量来看,国内的产品只能满足三分之二,有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需靠进口来满足。进口的高端产品数量虽然不多,但价格昂贵,有人形容为,“我们出口的是血汗,进口的是眼泪”。
内资企业仍处竞争劣势
流体传动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件产业,既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是资金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人才保障。因此,着眼行业未来的发展,沙宝森认为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国内企业应在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上多下功夫,要向高端产品市场发展。
近年来,不少跨国公司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导致竞争加剧。国际顶级公司大力实施并购国内龙头企业战略,抢占并企图控制中国市场,某些地方为提升“引资政绩”,推波助澜。“一句话,当今中国流体传动产业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近年来,许多民营资本纷纷进入液气密领域,由于技术力量不足,只能在中低层次市场上搞价格战;国有企业则受“诸侯经济环境的制约”,难以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重组联合。
受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原材料涨价等因素的影响,近两年行业发展又面临成本上涨压力。以液压行业为例,由于主要原材料如优质钢材、铜材、铝材、铸造毛坯等价格不断上涨,直接造成产品成本快速上升,而一些主机厂商更愿意购买国外基础件,对国内基础件实施限价、降价的采购政策,“基础件产业生存在上下挤压、左右推挡的困境中。”
沙宝森认为,基础件产业的弱势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根源,我国
机床、
工程机械、
冶金等工业的快速发展,客观上又对液压等基础件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发展基础件产业是基础件行业和主机行业共同的目标和任务。
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目前,我国中高端工程机械的关键配套件基本依靠进口,不但价格高,供货还不及时,“受制于人”。这是我国工程机械发展中高端产品以及扩大出口的瓶颈。如2004年国内挖掘机市场差不多90%的市场份额都被外资品牌占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性能基础件配套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我国流体传动工业面临着人才、资金紧缺等诸多困难。沙宝森说,行业目前缺乏高技术人才,大专院校曾开设过的流体传动专业,但该专业已经随着“教育改革”,被逐步取消或合并到自动化控制专业,直接导致我国在基础件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匮乏,更谈不上创新。
原有一些液压等专业科研院所,伴随着“企业化”改革,也已不再从事基础研发,大多转到别的行业。而随着基础件产业自身的技术进步和产业间的融合,对人才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资金压力是流体传动工业面临的又一问题,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进行原始创新。液气密产品要实现自主创新,就要进行大量的基础性实验,“照猫画虎是不行的”。沙宝森举例说,最基础的摩擦副实验,要昼夜不停地进行,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多数企业很难有资金实力来做这类研发,只能模仿国外产品。
从长远看,装备制造业对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越来越受到能源、资源和运力等条件的制约;资源提价、产品降价,利润不断向上下游转移;人民币升值,出口利润锐减;再加上行业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这些都将制约流体传动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