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GPS,的士能给市民提供召车服务。处在偏僻位置或因其他原因一时打不到车的市民,拨打召车热线,调度中心就会根据GPS的卫星定位功能,通知离召车人最近的的士,赶到召车人身边。
装有GPS系统的的士方便了市民出行。家住南昌市红谷滩某小区的李女士说,她出门时越来越习惯拨打召车热线了。和她想法一样的市民还有不少,南昌市城市客运调度中心(以下简称“调度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16日17时55分至17日的17时55分,共接到195个召车电话。工作人员说,他们现在每天能接到近200个召车电话。今年1月雨雪冰冻天气时,共接到6454个召车电话,相当于此前3个月召车电话数的总和。
当装有GPS系统的的士逐渐受市民追捧时,司机们也降低了空载率,增加了收入。曾经创下一个月成功获得55个电召热线的的士司机王师傅说,按平均每趟乘客收费10元计算,他当月电召所得至少在550元以上,其中还有几次乘客打表去机场,每趟的收入都在110元以上。而江西长运出租车汽车有限公司司机小徐也表示,参与电召后,他不用开空车四处寻找客源,因而降低了油耗。
新一代GPS的摄像头还可让公安机关办案有据可查。2月20日凌晨,一辆出租车司机被劫,GPS摄像头在司机按下计价器后拍摄了犯罪嫌疑人照片,循着这条线索,公安机关迅速侦破案件。南昌市城市客运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GPS定位系统也利于他们有效监控整个出租车行业,提升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
正是基于GPS系统的多种功能,上海、深圳等全国大中型城市已全面推广出租车GPS系统。在南昌,2003年就由市政府出资300万元,为1000辆出租车免费安装GPS系统,2004年出租车GPS系统正式启用,但在当时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此后,2007年南昌市又开始二度推广。可直到今年3月17日,仍只有889辆装有GPS系统的的士奔跑在路上,占全市3629辆出租车的20%,远远满足不了市民的召车需求。
遭遇瓶颈,GPS系统难以推广
据了解,现有的889辆装有GPS系统的的士中,有770辆是首次推广时安装的GPS系统。为何二度推广时进展情况缓慢?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出租车司机,发现不少人对GPS系统有抵触情绪。
首次推广GPS系统失利,造成的负面影响根深蒂固。一些曾经装过该系统的司机认为,其功能仅限于“看时间、打车载电话和收听天气预报”。更有司机表示:“它几乎就是一块废铁,每月还需缴数十元流量费。”对于这种现象的原因,调度中心技术人员说,GPS首次推广时安装很不规范,以天线为例,按规定其安装倾斜不得超过一定的角度,可很多车辆GPS的天线要么被扔在车内,要么不固定,导致接收电召信号误差大;系统传递定点数据的参数设定不合理,导致调度中心对车辆定点不准,有时车行至九江,调度中心定位还显示车在滕王阁;报警装置一碰就响,洗车、修车等不小心导致了多起误报警发生……所以,最早免费安装GPS的1000辆出租车,装了基本上等于没装,相关的运营服务费也难以收缴,可以说是以失败告终。
另一个原因在于二度推广需要司机自己买单。从免费安装到自掏腰包,近3000元的GPS设备购买费,让司机们对待该系统的态度是冰火两重天:2003年首次安装时热情高涨,现在主动安装者寥寥无几。记者致电南昌市4家大型出租车汽车公司,工作人员均表示,安装GPS设备费和每月缴纳的运营费,都得由司机自掏腰包,有司机担心,GPS花了钱又没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