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值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在总结
汽车产业发展成果和经验时,对零部件行业目前的状况不无忧虑。零部件产业没有像整车一样坚持股比限制,是不是这个原因造成关键零部件行业阵地失守,被跨国公司垄断呢?
政策回放
1994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了第一部《汽车产业政策》。第三十二条规定,生产汽车、摩托车整车和发动机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这是我国首次对汽车产业利用外资政策作出明文规定。
“这个政策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对外面的形势认识不清,对整零关系也认识不清。”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说。中国齿轮专业协会秘书长王声堂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外商投资除发动机以外的零部件项目没有股比限制,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更看重对当地GDP的贡献,没有过多考虑产业安全的问题。汽车产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零部件是汽车产业的基础,在制定政策时却对零部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为适应加入WTO的规则和市场经济的发展,2001年,商务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公布的政策对此进行了一些调整。整车项目坚持要求合资企业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发动机项目股比放开,外商可以独资。
2004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了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整车项目依然保持了合资企业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的硬性要求,外商投资零部件已经没有股比限制。
产业安全形势严峻
近几年来,取消零部件本土化要求和发动机股比限制、放宽服务贸易领域让外资进入等汽车产业管理政策的调整,使跨国汽车公司在华战略发生了新变化。从原材料、零部件到整车,外方将其供应链全面带入中国,或控股,或独资。资料显示,在高新和核心技术方面,如汽车电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关键领域,外资控制的市场份额高达90%。博世、电装、德尔福、现代摩比斯等跨国企业,在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王声堂认为,政策的失误会带来长期后遗症。关键零部件技术没有突破,没有自主创新,整车的自主创新就是空中楼阁。比如,发展自动变速器必须与发动机交换数据,发动机电喷系统等关键技术都被外资垄断,制约了我国自动变速器的发展。随着我国汽车排放标准不断升级,行业的主要利润却被博世等跨国公司赚取。
“零部件投资股比全面放开,使我们面临严峻的产业安全问题。关键总成和零部件都成为跨国公司独资和绝对控股的对象,使跨国公司在整个汽车产业链的上游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受股比限制不能进一步控股的整车企业利润,也被大量转移到上游跨国公司控制的零部件生产企业。”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产业经济学博士后郭焱告诉记者。
亟需出台具体扶持政策
董建平表示,目前国家应用经济杠杆来调控,在税收方面鼓励在安全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电子技术等领域的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现在应该关注的问题是企业怎么去做。企业自身要自强,就应该在这种竞争的态势中增强责任感,激发出斗志来。”
王声堂告诉记者,关键零部件决定整车的基本性能,有关部门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做到决策民主化,全面听取各方意见。因为学者型专家、协会专家、企业技术专家各自立场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不能只听一方意见,要允许有不同声音。以自动变速器为例,我国已经研发近20年,从科研的角度说并不比国外差,但产业化太难。目前当务之急是国家出台具体的扶植政策,促进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产品快速产业化。遗憾的是,政府在这方面的具体政策还是空白。自主创新的企业没有得到实惠,反而因为是新生力量受到指责。在自主创新初级阶段,用政策助推产业化,有利于科研、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的运转,更有利于自主品牌快速成长、壮大。
很多专家认为,股权比例虽然不等于实际控制权的分配,但一定程度上,整车坚持股比限制还是对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起到了保护作用。在国内零部件产业还不具备足够实力与跨国巨头抗争的成长初期,实施有效保护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股权控制的意义与其说是为了保护现有合资企业中中方的权益,不如说是为正在起步的中方自主开发、自主发展企业赢取发展的空间和时间。零部件行业一直在没有股比限制的情况下发展,更应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鼓励自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