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眼密布为非作歹更难了
新春伊始,我市强化智能交通、数字城管建设
“前面没探头,加速!”“没看到交警,左转!”……这种“大胆”的违章驾驶,十拿九稳会让你吃到一张黄牌,节日里拿到的“红包”得抽几张给“开罚单”了。
这背后,就有“电子眼”的功劳。记者日前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新春伊始,我市强化智能交通、数字城管建设,使得“电子眼”更为密布,堪称“虚拟”交警、“虚拟”城管上岗执勤。
“虚拟”执法风头正劲
一辆辆悬挂各地车牌的车辆从厦门大桥上列队而行,一位执勤的交警不停地对着对讲机说着什么——在这一动作的背后,一张智能交通的“大网”已然张开。
据交警执法人员介绍,大桥上的车辆无一例外都进入了密布的“电子眼”视角。这些“电子眼”与我市交通指挥中心、各交警大队监控分中心的终端紧紧地连在一起,实时反映这些车辆的“小动作”。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除了厦门大桥这一“经典”个案外,遍布我市重要复杂交通节点、旅游线路沿线的“电子眼”更为密集,终端的“捕捉”能力也更为灵敏了。
细心的市民近期也发现,除了厦门大桥、海沧大桥上的大型电子显示屏外,市区交通密集区增加了很多此类电子屏;而厦广经济交通广播电台的互动节目,也实时传递出交通车流的变化情况。
智能交通小试牛刀
日前,一辆9座以上客车违规进入同安一处旅游景点,就被“电子眼”逮了个正着。此前,交警部门已在节前对安全防护措施不齐全和道路等级不达标的旅游景区,禁止9座以上客车进入通行。
智能交通建设在保平安保畅通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记者从市交警支队获悉,截至目前,我市先后对中心城区交叉口、路段进行226次交通流调查,对204个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点实行人工信号调整,对中心城区36个道路交叉口交通信号进行优化,初步实现了建设区域内交通自动化控制、数据采集及交通诱导功能,使部分形成绿波协调控制区域道路通行速度提高了15%—40%以上,厦门大桥日通车容量由7.5万辆上升到10.5万辆;新设38套超速电子警察系统、10套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去年以来非现场执法达65.5万多起,占总查纠数的70%以上。
数字城管不落人后
较之智能交通系统的更新升级,数字城管建设也不落人后,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土方车超速行驶造成的交通事故。
随着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市工人体育馆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一辆辆土方车不时走街穿巷,而数字城管的“电子眼”,则给一些违规超速行驶的土方车套上了“紧箍咒”。
据了解,目前全市已有37部土方车装了GPS定位系统,由此可对车辆行驶时段、路线、速度进行全程监控,既制止了土方车乱倾倒,减少道路扬尘污染,也遏制了超速违章行驶。据初步测算,已安装定位系统的土方车违章和肇事率下降了80%以上。
对土方车的“虚拟”监管还只是数字城管的一个局部。目前,投入试运行不久的江头片区86个摄像头“不舍昼夜”24小时“执勤”,对专属区域进行全方位监控。
江头社区的实时监控系统,是目前我市社区网格化监管系统和“城管通”移动数据终端项目迈出的重要一步。据了解,一个以现有城市管理执法局信息中心为基础的数字城管信息平台24小时“执勤”,数字化接听群众投诉,较之以往的人工接警,缩短了案件处理的中间环节。这一数字化信息平台的发展前景是:利用数字网格地图技术,将我市6个行政区细分为248个社区的“单元格”,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以提高对违法行为的发现率和案件的处理率。今后,包括12319热线、市长专线、城区公安视频监控网络等与城市管理相关的系统都将与“数字城管信息平台”相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