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大力拓展海外市场
经过几年努力,我国内燃机两机及其零部件行业适应国际化采购的能力得到加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有了新的突破,内燃机两机产品的出口已经成为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重要部分,成为我国增长最快的出口产品。2006年,在接受统计的71家企业中,35家企业有产品出口,占总数49%,出口额达到11762万美元以上。从产品出口方向看,除了传统的北美市场外,欧洲、非洲市场的拓展也比较顺利。但是,我国两机出口产品绝大部分主要是供应售后配件市场,为国外主机配套的只有上海法雷奥等少数企业。
4. 新技术应用的普及保证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电机行业紧跟现代汽车及内燃机技术的发展和配套需要,适应体积小、轻量化、大比功率的发展趋势,加快了产品更新和新技术应用的速度。内置双风扇冷却式交流发电机,大功率交流发电机,大功率行星齿轮减速式起动机,采用棘轮式单向离合器的高可靠性大功率起动机、发电机定子铁心卷绕工艺、多功能电压调节器、雪崩型整流管、高速电机轴承等产品和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保证了我国高速发展的内燃机及机动车主机配套市场需求。
特别要指出的是,经过努力,业内大功率减速式起动机的制造水平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产品质量状况逐步趋于稳定。既降低了产品制造成本,又提高了行业的整体制造水平。另外,业内一些企业在自主研发大功率交流发电机方面取得成功,少数企业已经开始为国产客车配套,从而打破了外资企业在我国大客车配套市场独霸天下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具有28V 90A以上大功率发电机设计开发和制造能力的企业已经不下10家,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正在逐步得到改善。为克服城市公交客车低速或怠速运行状态下发电机输出不足影响整车大容量用电设备使用的问题,一些企业正在研制复合磁路交流发电机,永磁式交流发电机的电压控制技术有望得到解决。
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受原材料,特别是铜材、铝材等有色金属等电机主要耗材价格上涨过快及主机厂降本增效挤压零部件供应商的双重打击,业内企业赢利水平严重下降。这种状况如不能得到克服,将严重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除少数外商投资企业外,我国内燃机两机及其零部件行业企业技术力量普遍薄弱。传统国营或集体企业负担重,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比较多,经营状况不甚理想,投资不足,技术设备得不到更新,技术老化,优秀技术人才流失严重。
近几年,各地中小企业呈遍地开花之势,造成投资严重分散,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不少企业连一些必要的检测设备都不具备。这种盲目的分散经营造成的后果是落后产品的低水平重复,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价格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充斥配件市场。
通过近几年努力,我国内燃机两机的部分关键部件专业制造企业开始崭露头角,为主机开发适时提供所需部件,有效降低了两机开发成本。但是,从总体上讲,我国内燃机两机关键零部件的发展依然严重滞后,发电机电压调节器、整流器、轴承、起动机电磁开关等部件的本土化制造跟不上需要,供中高档乘用车配套的发电机电压调节器和整流器等主要依靠进口。
未来的发展机遇
我国汽车及内燃机工业的大发展,国际汽车及内燃机跨国集团零部件全球化采购策略的完善实施,将为我国内燃机两机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专家分析认为,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将延续多年,并将带动我国汽车及内燃机工业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政府近期公布的资料表明,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5355万辆,摩托车的保有量已达到8354万辆,加上上路的1488万辆拖拉机,总的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1.5亿辆。2006年,我国内燃机总产量达到3500万台,其中汽车发动机约750万台。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国汽车总产量为1000万辆。实际上,以2006年我国汽车产量730万辆为基数,按平均年增长率20%计算,到2010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将突破1500万辆。
随着汽车及内燃机跨国集团零部件全球化采购策略的进一步完善和实施,我国内燃机两机产品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相对低成本的优势将使更多企业走向国外。
面对良好的市场机遇,我国内燃机两机及其零部件企业应该及早做好准备,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长计议,正确定位,争取有所作为。
当前,十分重要的是提高关键零部件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和可靠性。主机厂要十分关注扶持配套关键零部件企业发展,帮助他们朝着高水平、专业化、系列化、大批量的方向发展。特别要做好起动机单向离合器、电磁开关、大功率减速式起动机关键部件以及发电机电压调节器、电子整流器等部件总成的自主研发设计和专业化生产基地建设。
零部件企业要舍得投入,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要争取为国内外著名主机企业配套生产高档次的配件,争取获得他们的支持、指导、帮助,坚持不懈,埋头苦干,必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