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对于四川长征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征机床)技术中心的胥云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是因为在今天由他负责的DMC1000(重型)铣车复合加工中心项目通过了省级专家组的评审,并得到了高度的肯定。
在晚宴中,生性腼腆又不善于言辞的他,有些微醉,一种自身价值得以体现的幸福在他脸上洋溢着。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性初担任了此次鉴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他对长征机床的创新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多项创新的集成
评审组认为,该产品采用了当今机床先进技术,具有大功率、高精度、高刚度,能进行车铣钻等复合加工。具有X、Y、Z1、Z2、Z3、C1、C2、B8个坐标轴,可实现八轴五联动。采用XY轴相垂直布局方式,有效增大Y轴行程,扩大加工范围;铣削、车削刀具均在同一工具主轴下装卡,可实现大型曲轴等复杂零件一次装卡下铣车复合加工。
工具主轴、车主轴、副主轴,采用电主轴,响应性能好、振动小、精度高。B主轴采用世界先进滚子蜗母方式摆动,可实现多角度精确加工。X、Y、Z1采用光栅尺,实现进给全闭环,采用环形编码器的两个车削主轴使C轴达到高的定位精度。具有先进的中心架,使自定心的液压卡紧,稳定可靠,完善的刀具检测系统,能自动调整由于刀具所引起的精度误差。
检测结果表明,该机床的主要技术参数、几何精度、位置精度、加工精度和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技术任务书和铣车复合加工中心标准的规定和要求,且在精度上留有一定的储备量。
尽管如此,但鉴定委员会的专家还是建议,长征机床还需进一步完善铣车复合加工功能,满足国内市场对这类重大关键设备的需求。
据悉,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始终占据世界第三位,但大型船用柴油机半组合式曲轴全部依赖进口。只有日本、韩国、捷克、西班牙、波兰等少数几个国家,具备制造大型船用曲轴能力,市场被高度垄断。
但近来市场有了很大的改观。2005年2月25日,上海船用曲轴有限公司曲轴国产化项目通过国家级验收。这标志着我国大型柴油机曲轴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被打破。而据上海电气集团副总裁、上海曲轴有限公司董事长吕亚臣介绍,公司位于上海临港重装备产业区的二期新厂也将生产出第一根曲轴,临港二期工程达产后,年生产能力将达到240根。而且他们还将上马三期工程,最终达到一天一根曲轴的生产能力。到2015年,将可以满足国内船舶行业的需求。
除了船舶行业,机车也对大型曲轴有着很大的需求。此次来四川自贡机床考察的就有中船重工的机械制造厂和中国南车集团资阳机车有限公司的用户。他们对自贡长征的DMC1000(重型)铣车复合加工中心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对此,徐性初院士备感欣慰。他认为,机床的本质只是加工工具,光拥有先进的技术还不行,必须要有市场,要根据市场需求,站在客户的立场来开发产品。
产销对路就是好产品“我不否认高技术的重要性,但企业家必须清楚,自己生产的目的是把产品卖出去,获得利润。
”徐院士认为,机床行业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切不可有冒进、浮夸之风。
他谈起曾经在江西一家企业考察时,注意到整个车间只在装配一台床子,是那种六连杆机构的,而当时的管理层还很自豪地跟他介绍说,工厂正全力研究虚拟技术。徐性初很气愤地说:“这怎么可以,工厂连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搞那些所谓的尖端技术又有什么价值呢?现在企业都在强调市场、市场,可他们说的都是技术、技术。”
相反,徐性初院士很赞赏企业跟用户密切结合的做法。他认为,北京机电院和东方汽轮机厂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值得在行业内推广。东方汽轮机厂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汽轮机生产企业之一,每年生产加工叶片产值达数亿元。机电院与该企业密切合作,从客户需要出发,进行工艺改进,提高产品性能,使加工参数满足客户的要求,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批量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