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中,并购已成为最主要的投资形式。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外资并购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0.2%,远远超过全球对外直接投资15.1%的平均增速;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外资并购投资占国际直接投资的比例已达70%;2006年全球的并购总额又上新台阶,达到3790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58%。
在如此巨大的跨国并购市场中,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机械装备制造业所占份额自然不小。然而,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梁训蠧介绍,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所经历的跨国并购几乎都是海外企业并购我国企业。目前,我国机床行业率先走出国门,对海外企业进行收购,机床行业共实现了十余起对海外企业的收购行为。
我国的机械装备制造业近年来发展良好,很多企业已达到了国际水平,都在积极寻求进入国际市场的入口。机床行业的海外收购所走过的路,为其他机械装备制造业将来的海外并购之旅提供了初步的经验和启示。为此,记者专程采访了深度介入机床行业海外并购的梁训蠧名誉理事长。
国有企业海外并购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梁训蠧指出,政府对于机床行业的国有企业海外并购行为的支持至关重要。批复程序、资金支持、果断决策等方面都必须及时到位,这样才能够顺利实现收购行为。
2005年,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成功并购德国凯狮公司。此前,国内刮起“一卖了之”的国企改制重组热潮,看似有速度、有数量、有政绩,但实际上往往把国企的精华都卖掉了。哈量良好的企业基础也使得不少投资者找上门来提出收购的意愿,然而此时哈量的瓶颈就在于产品在国际市场没有竞争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展国际合作,找到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渠道。
2004年底,著名的德国数控刀具和量仪产品制造商凯狮公司由于市场决策失误,经营不善,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哈量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对凯狮进行考察分析,凯狮的技术在行业内属世界一流水平,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并在欧洲等地拥有较为完善的市场销售网络,其生产经营范围与哈量非常相似,可以优势互补。于是哈量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并组成国际咨询团队,进入收购程序。
此举得到了黑龙江省政府和哈尔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两级政府先后划拨足够的外汇额度及充分的资金。目前哈量已经完成了凯狮与母企的资源整合及产品国际化改造,预计未来三年内,哈量的出口创汇将增至1000万美元。
然而,也存在坐失良机的案例。某机床厂收购德国瓦德里希•科堡公司就是一个典型案例。2004年初,母公司美国英格索尔集团由于经营不善,将被誉为“世界机床行业皇冠上的两颗明珠”的两家德国子公司———瓦德里希•科堡公司和瓦德里希•济根公司捆绑拍卖。据我方国际咨询团队资深并购专家分析认为,这两个厂一起3750万欧元可以拿下,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遇。在有关部门领导亲自过问并指示迅速立案,国家外汇主管部门准备足够外汇额度的情况下,由于企业的地方直接主管部门既不了解项目对全局的重要性,缺乏战略眼光,又不听取企业的强烈呼声,拖延失职而延误了商机,结果这两个厂被另外一家德国企业海库勒斯集团以3600万欧元购得。海库勒斯集团作为世界轧辊磨床的主要生产企业根本目的本在于收购瓦德里希•济根公司,得手后于是将科堡公司高价挂牌出售,一年之后,中方才出于对先进技术的认识与追求,无奈之下只好以原价2/3的价款购得整体价值1/3的部分,更遗憾的是可能到手的关键技术已不可能全部得到。
海外并购如何实现“双赢”
在凯狮寻求收购对象时,非常关注收购方对于原有生产和原有职工的安置问题。梁训蠧及企业相关负责人员亲赴德国,与凯狮高层进行多次磋商,解除了凯狮的高层管理人员关于生产线是否搬迁回中国,是否将凯狮的生产主业改行,是否派中国技术人员与工人大量顶替原有技术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的种种顾虑。凯狮原业主还亲自到哈量考察,对哈量取得充分信任。
凯狮的一位高层管理人员说,他们是为资本打工,不关心谁是出资人,但是他们关心的是要选择一个对于原凯狮的发展有利的企业,才能够放心。正是哈量对于企业远景的规划也是希望凯狮能够做大做强,正因为此,虽然哈量在几个竞争对手中的出价不是最高,凯狮还是最终选择了哈量。
而对于哈量来说,收购凯狮,得到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完善的销售网络,一下子使得自身的产品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依靠凯狮原有的销售网络将产品顺利打入欧美市场。
机床行业企业海外并购并非出于偶然
作为机床行业发展的见证者,梁训蠧认为,近年来中国机床行业的海外收购之所以能顺利进行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客观背景。
首先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外汇储备充足;其次是由于国际机床工业近年出现萧条,而国际机床企业大多规模都非常小,这是世界机床工业的产业特征,有一定的典型性。以美国为例(欧洲情况类似),52%的企业仅有45~50人,最多一两千人,机床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是技术支撑型而不是资本支撑型,所以很难承受市场风浪,这一特征也很适合中国机床企业进行并购的选择条件;再者,从中国机床工业客观条件来说,机床工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多数企业有将产品打入国际的实力和渴望。而对方多数具有国际品牌和技术实力,正符合我方需要。
我国机床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应审慎行事
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我国机床工业的技术引进方式是在采购先进的生产力的同时,引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这为我国的技术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实施对单项技术的引进。比如天水二一三机床电器厂(现已更名为天水二一三电器有限公司)在这个时期就引入过国外几十种单项先进技术;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我国机床行业采取的技术引进方式是合作生产、合作开发的模式;直到进入21世纪,我国机床行业才正式先于其他机械装备制造业,迈出海外并购的第一步。
梁训蠧说,近年来我国机床工业的对外并购,基本上是以如何利用国际技术资源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为主旨。瞄准的目的一方面是获得国际品牌、源源不断的技术开发资源、国际市场的销售码头和网络渠道以及有效的经营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则是藉以建立橱窗或跳板,来推介自己的具有市场竞争实力但又缺少对外媒介宣传和销售渠道的产品,一句话,真正融入国际经营管理体系。
梁训蠧强调,我国机床行业已进行的十余项海外并购总体来说都颇具成效。从这些项目的初步经验来看,一是选择项目要充分掌握情况,严加筛选对比分析;二是严格进行“尽职调查”,善于利用国际咨询团队力量,从资产、财务、债务、劳务、人力资源、历史经营管理状况与环境保护以及法律各个方面,来争取对我方有利的条件并规避潜在风险;三是经管本地化,选用当地可信可用的管理、技术人才,消除思想隔阂,沟通文化差异,在合适条件下,推行中外双总经理制,也是一种可取的方式。
在我国机床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在进行海外引资。对此,梁训蠧认为,对于国企改制,任何尝试都是有意义的。但是必须深入了解外商的投资意图,前几年出现的几起恶意并购事件和对方将合资变成独资的做法,必须要有所警惕。此外,
还特别指出某些投资公司在取得某些利益后,将来必然会撤资,而到那时其转让股权时新的股东是否能够继续为企业着想不得而知。而机床行业作为国家装备制造业的支柱产业,必须保证其主动权仍在自己手中。这和以前单项技术引进甚至合作开发相比有本质差别,这一点值得我们自始至终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