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都市圈主导产业特色明显,许多产业在全国具有引领作用。以电子信息和生物制药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金融保险、商务与信息服务、会展等为核心的生产服务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汽车、制药行业等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地位呈不断上升,钢铁、
石油化工等基础原材料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京津冀都市圈也是我国重要的产业集聚区,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和以京石高速公路为依托的现代制造业产业带的雏形已经形成。随着国家和地区宏观产业政策的调整,京津冀都市圈的一些优区位地区,产业集聚的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强,而另一些地区,由于承担的经济功能的转变,产业发展类型和集聚方式将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阶段来看,在未来10-20年间,我国大致处于工业化的中级阶段,但京津冀都市圈要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到2020年,将会达到工业化的高级阶段。就现状而言,京津冀都市圈内部差异较大,总体大致处于中级阶段的初期,而北京市已经进入中级向高级的过渡阶段。因此,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比例、促进传统重化工业的升级、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是未来都市圈产业发展的重点。
总体来看,京津冀都市圈内部各城市之间在优势工业行业的选择和发展方面,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产业分工的大概轮廓,即北京的工业发展倾向于以高新技术为主导,尤其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发展优势明显;天津工业体系完备,工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工业发展特点是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型工业和石油、化工、冶金等重化工业并重;河北八市的工业行业发展最突出的是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能源原材料开采业,以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化工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等农产品加工工业。但各个城市之间优势产业的选择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雷同性,尤其是北京与天津之间、天津与河北八市之间制造业发展优势的互补性不强,没有形成具有层次结构的产业集聚和明确合理的分工体系。
从产业增长偏离和竞争力偏离的情况看,可以将京津冀都市圈36个工业行业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具有快速增长优势,并且竞争力也很强的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第二类是具有快速的增长优势,但缺乏竞争优势的行业,它们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即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即通用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
第三类是缺乏增长优势,但具备竞争优势的行业,它们是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煤炭采选业、塑料制品业、烟草轻工业、食品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饮料制造业;
第四类是既没有增长优势,又缺乏竞争优势的行业,这类工业行业共有19个,占京津冀都市圈工业行业的一半以上,它们是煤气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印刷业, 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食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
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
总体来说,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结构相对合理,但工业竞争力不足,工业整体发展状况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