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2006年电机行业受到原材料价格暴涨的巨大影响,但众多企业在压力面前,把损失降到最小,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可喜成绩。
展望2007年,电机行业的发展既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专家预测,今年我国电机行业将保持15%~20%的发展势头。
电机行业成效斐然 据全国电工行业统计,2006年全国交流电机产量将达到15000万kW,同比增16%;汽轮发电机9300万kW,同比增18%,水轮发电机组1700万kW,同比增29%,利润总额730亿元,同比增22%。
全国中小型电机行业,如果以2006年前三季度的增幅,那么2006年销售产值将达280亿~300亿元,同比增24%左右,产量达10000万~12000万kW,同比增17%;利润达20亿~25亿元,同比增30%左右。
上海电机行业去年以来,总体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据行业快报统计,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将达110亿~120亿元,同比增25%,产量达3500万kW,同比增25.7%;实现利润12亿~15亿元,同比增40%。
上海电机行业2006年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从预测和快报统计来看,平均增幅要大于全国的增长速度。销售收入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在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方面更加显现。上海电机厂、卧龙控股集团、ABB等企业利润将达17亿元,占全国的50%以上,而且在综合运行质量和效益及同类产品的主要指标中,上电、南洋、日用-友捷、ABB、革新马拉松、大同、张江、伟星、特波、雷戈勃劳伊特以及卧龙、金龙、大中、万达、亚南等企业均列行业前茅。
此外,去年微特电机的发展将持续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
汽车及微特电机增幅显著,汽车电机250万台,同比增幅50%,微特电机1100万台,同比增70%。由于中国的入世成功迅速提升了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轿车市场,国产汽车业国内市场份额由2004年的14%增长到2006年上半年的28%,汽车业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汽车电机的高速增长。
广泛应用于家电、办公自动化、通讯和航天军事工业的微特电机也发展迅猛。2005年全球微特电机产量80亿台。我国当年为48亿台,占全球总量60%,销售收入457亿元,出口额为23亿美元,为世界第一。
坎坷一年成绩来之不易 2006年中小电机行业成原材料上涨的“重灾区”,增幅为14%左右,但增速同比回落。由于小电机行业,材料、劳动密集而利润微薄甚至无利。全国平均的每kW销售额仅100元左右,市场风险的承受力非常脆弱。在刚经历2003~2005年硅钢市场狂涨冲击,尚未完全恢复过来,去年的铜价飙升又是第二次“高位震撼”,铜价从年初的4万元/吨涨至最高的8万元/吨,后虽有回落仍维持在6.5万~7万元之间/吨,铜由原材料中所占比例由25%~35%上升为50%以上,致使总体成本上涨10%~20%,相对于行业小电机一般效益在百分之几的水平,许多企业一下子逼入了盈亏的底线甚至亏损,有的企业只得停产,有的外商订单无法承接,陷入了十分艰难的境地。
由于铜价上涨带来的巨大压力,有的实力较弱和低价的企业改用铝代铜,在浙江、山东、江苏均有发现,价格比通常的可下浮20个百分点,一段时间对行业的冲击也不小。广大中小型电机企业从节能、效率、质量等诸因素,明确拒绝了铝代铜,维护了中小型电机的整体利益。在最近线缆行业“铝代铜”研讨会上传来信息表明,漆包铝线用于短时间使用的微波炉、电抗器等场合是有可能的。但是用于考核寿命20年的电机和长时间不间断工作的场合的可能性很小,几乎等于零。
面临铜价飞涨,上海电机行业协会于2006年9月召开电机企业工作会议共商对策,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达成了在各自现行价格的基础上上浮10%~20%;同时提出了要从治本入手,抓好降本增效、新品开发、名牌创优等措施,尽最大努力将损失降至最小范畴。
2007年创新和品牌成发展动力
总体来说,更多的电机生产企业开始意识到,在新的一年中生产和发展靠的就是质量和品牌。在去年的铜涨价和前几年硅钢涨价中,中小电机行业中有的企业处惊不乱,效益不跌反涨,靠的就是品牌效应。上海一家著名外资企业,铜价上涨该企业水涨船高,价格上调,去年产值达7亿元,同比增47%,利润1亿元以上,同比增41%,令人刮目相看。
也正是在品牌效应观念指导下,争创名牌成为相当多企业的自觉行动。在去年的全国中小型电机名优产品的评比中,江苏大中、浙江金龙、卧龙、皖南电机以及相关企业中的河北电机、西安西玛、兰电榜上有名;在省市级名优产品中,上电、南洋、日立、万达、亚南等一批企业榜上有名。最近,大速、中龙、金龙、卧龙、南洋等一批企业又获得国家免检产品资质。
上电、日用、ABB、亚南等企业负责人都认为,发展上创新才具活力,品牌上眼界决定境界,管理上细节决定成败,效益上脑袋决定口袋。企业要真正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必须走出低层次,低价位的竞争,研发市场需求的新特产品,甚至较大幅度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向节能、高效、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拓展。事实证明,行业中有的企业未雨绸缪,吸取了硅钢片暴涨的经验,经过艰苦的拼搏,产品由普通电机为主调整为新特为主,抵御了今年由铜价上涨带来的困难。如有家企业,因产品结构调整,今年的三季度产值达8000万元,同比增7%,效益却同比增长了50%以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此外,要科学创新,就要发挥好企业领导、科研人才、资金支持、政策的引导和支持等方面的作用,对于一般电机企业来说,研究开发人才与资金都处于较大的欠缺状态。2007年,我国电机企业发展要避免走“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老路,努力形成“引进-吸收-创新-发展”的道路促进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