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节水,节材,冬暖夏凉,舒适感强……新型节能建筑的好处人人会说,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推广还只有短短数年,节能建筑面临着不少棘手的问题。日前,记者跟随市人大代表考察本市建筑节能的几个试点场所,听到了相关职能部门的苦经和专家的建议——
技术体系需提高
本市从2005年7月15日起实施《上海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去年,又在全市新建公共建筑中执行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据统计,去年1至10月,本市按节能标准设计建造的新建住宅面积达2852万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为605万平方米。
目前,节能建筑最大的问题是,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寿命一般在25年左右,远低于整个外墙的寿命。人们不禁要问:25年以后这些外墙怎么办?它的维护和维修由谁来管?
此外,目前对外饰面贴面砖限制不严格,一些保温系统也存在较大后遗症。
法律后盾不够硬
在去年全市既有玻璃幕墙专项整治中,发现约700幢大楼存在玻璃幕墙不安全问题,545幢大楼的幕墙已超过10年“服役期”,而按规定8年以上必须强制维修。能否对这些楼宇强制执法?目前缺少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顾问陆善后告诉记者,在能耗统计调查中,他们也碰到不少问题:一些开发商不愿意把详实的数据报给专业研究单位,说是商业秘密。他希望健全相关法律,可以在得到真实数据的同时,又按规定保守秘密,以免除开发商的后顾之忧。
另外,可再生能源利用、雨水和中水收集回用以及住宅全装修是节能降耗的重要领域,但这些目前都没有具体化的法律,只有一些零星的规章,不够明确细化。
激励政策待制订
开发商拒绝建筑节能的通常理由是:消费者不接受、工期长、成本高。但有关专家表示,深层次的原因是没有信贷、税收等激励政策。目前节能建筑的推进措施单一,主要以行政手段为主,不能有效发挥各实施主体的能动性,尤其是对高效节能缺乏激励措施。因此,不少专家都建议尽早出台相关政策。
政府大楼做试验
据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五所所长叶倩介绍,目前本市能耗最高的要数商场,因为人流量大,建筑又无法达到封闭状态;其次是宾馆,需要24小时供冷供热;第三是办公楼。
市建设和
交通委员会透露,今年本市职能部门将先行对自己“开刀”,在人民大厦和市政大厦实施建筑节能的各项年度分解指标,在数年内降低20%能耗,并签订责任状,各委办局按占地面积计算指标,超过预算部分就得自掏腰包。
对于新建节能建筑,将着重实施全过程监管,达不到质量要求和节能要求的工程不予竣工验收备案。其次将强化大中型公共建筑能源监管,重点对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核定用能指标,实行阶梯式收费。另外,还将定期公布节能产品和系统目录,限期淘汰落后或不节能产品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