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是目前世界上交通运输科学技术的前沿,是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对传统的运输系统进行改造而形成的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运输系统,它可在同等条件下大大改善交通状况。交通智能化被国际公认为信息时代交通运输业的一场变革,是21世纪经济和技术的制高点。关注、分析中国这个巨大的交通市场,研究相关的政策,必将获得巨大的商机。
交通现状分析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公路建设速度最快的国家,各级政府为了改善交通拥挤状况,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仅1999年,全年共完成投资2157亿元,新增公路5.8万公里。目前,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33.6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1万公里。但城市平均汽车保有量每年平均递增率大大高于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的年平均增加率(以北京为例,前者为15%-20%;后者仅为1.2%和3.7%),致使汽车交通需求与市区路网总容量之间的缺口日益扩大。大量的自行车与汽车交叉混行,亦使拥挤阻塞的程度更加严重,市区中心地区的道路网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城市居民仍要为交通堵塞付出沉重的代价,市民对本地交通现状的评价普遍不高。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的需求也不断增大,也是造成交通拥挤提主要原因。
实践证明,单纯依靠对交通设施的投入,无法很好解决这一问题,还应该同时加快交通的智能化提高现有设备的使用效率。
ITS市场分析
长期以来,国外在车辆与路的矛盾中无一例外地采用了增加供给,即大量修筑道路基础设施的办法。到2020年,国家根据“五纵七横”的布局框架,将建设12条约3.5万公里的高等级公路。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有相当一部分需要建设通讯、监控和收费系统,这部分的投资一般占到基本建设总投资的3%-4%。1999年中国在公路方面的建设投资为2157亿元,如果其中的1000亿元用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则通讯、监控和收费系统方面的投资为30-40亿元。这仅仅是当前ITS应用的初级水平,且仅限于高速公路建设。如果再考虑到人们出行对城市交通服务系统的需求;考虑到汽车进入家庭的趋势,汽车对导航系统的需求;考虑到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今后ITS应用水平的提高,中国ITS市场的容量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是目前ITS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今年7月,重庆市主城区3座大桥的路桥不停车收费系统投入使用,桥上车辆通行量因此增加近四倍,车流量可达每小时1,800辆,这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最先进的智能交通综合服务管理系统。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在此之前,国内的ETC系统均为美、欧、日等国的产品。
ITS技术分析
80年代开始,美国、西欧各国和日本针对其国内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增,交通拥挤造成汽车蜗行和因此引起的环境污染等问题,竞相发展面向21世纪的交通新体系——智能交通系统(ITS)。即在现有的交通状况下,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把车辆和道路综合起来考虑,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进行合理的交通需求分析和管理,通过卫星导航系统、汽车、自动引路系统、交通信息通信系统、视频监控和计算机管理等多种技术手段,将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迅速提高20%-40%。在上述国家ITS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且发展速度迅猛,成绩斐然。
目前国内外对智能运输系统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不论从何角度出发,有一点是共同的:用各种高新技术,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来改善交通效率、安全和环境保护。具体说来,城市智能交通体系具有如下功能:
·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ATIS)
·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
·出行信息服务系统
·电子收费系统(ETC)
·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AVCS)
·紧急救援系统(EMS)
目前我国的ITS尚处在起步阶段,实际应用的硬件设备大都采用国外的进口设备。以欧、美、日的产品为主。国内自主开发的系统仍处在试用阶段。
政策分析
政策是市场的晴雨表,认真地研究近阶段政府的相关政策,密切关注国家计划资金的投向,对于我们把握市场脉搏、抓住机遇是非常重要的。
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政府已将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解决当前我国经济深层次矛盾的重大措施。智能交通(ITS)作为未来交通发展的趋势之一,科技、公安、交通管理等相关部门将采取多种措施予以积极推动。在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已提出将ITS作为我国未来交通运输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优先领域予以重要支持。
国家计委已将ITS列知识分子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同时列入国家“十五”交通领域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有关的前期工作已陆续开始。
科技部、交通部等部门联合成立了全国智能运输系统(ITS)协调指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制定出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先进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道路交通信息及服务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高速公路通信监控及紧急事件处理和救援系统,其目的就是推动智能运输系统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效益。逐步形成从系统设计、设备制造到项目建设、系统运行管理的总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