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目前,中国散装水泥仅占水泥总量的1/3,过低的推广率所带来的资源浪费
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十一五”期间,水泥散装率要达到55%,这意味着目前的散装水泥市场规
模要增长20%,由其带动的整个产业链规模将增加1000亿元。
从事仓储事业的王国防正面临一个新机遇。作为中国建筑用筒仓的生产基地——
安阳利浦筒仓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所带领的年产值2亿元的企业,在国家政策的
催生下,销售市场被迅速放大将近1倍。
10月24日,商务部在郑州召开了全国散装水泥工作会议,商务部副部长姜增
伟在会议上提出:“十一五”期间,水泥散装率达到55%,这意味着目前的散装水
泥市场规模要增长20%,而由其带动的整个产业链规模将增加1000亿元。
显然,王国防只是这巨大蛋糕的分享者之一。
散装水泥将成主流
到目前为止,虽然中国的水泥产量已经连续19年位居世界第一,散装水泥的发
展也经过了40年的历程。但中国散装水泥仍仅占水泥总量的1/3,过低的推广率
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袋装水泥从生产企业到使用单位,需要经过多次运、卸、搬、垛的过程,劳动强
度大,粉尘飞扬;而散装水泥采用的是无尘装卸,密封运输,操作机械化,不仅改善
了劳动条件、净化了环境,还保障了工人的身体健康。
据专家测算,每使用100万吨散装水泥,相比袋装水泥可减少粉尘排放0.3
8万吨,其对于环境的显著改善不可小视。
另外,每使用1万吨散装水泥,还可节省包装纸60吨,而生产60吨纸则需要
330立方米优质木材。另外,1万吨袋装水泥还会耗用包装用电7万度,其装卸、
搬运过程也损耗45吨,这样散装水泥的综合节约价值45万元。
由此可见,发展散装水泥可节约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同时,散装水泥还可大大改
善人们的劳动条件,减少环境污染。
在刚刚过去的“十五”期间,我国散装水泥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散装水泥累计供
应量达12.4亿吨;“十五”末期,散装率达到36.6%,年平均增长3.5%
。上海、天津等城市水泥散装率已经超过90%,在推动水泥散装化方面走在了前面。
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认为,这得益于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但他也同时指出,
必须看到我国散装水泥发展现状与我国经济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是水泥散装
率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区域发展不平衡;技术装备数量和综合配套设施能力不能满
足散装水泥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
在此次会议上,对《“十一五”期间加快散装水泥发展指导意见》(讨论稿)进
行了讨论。《意见》中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散装水泥的目标:到2010
年,全国散装水泥生产量由2005年的3.8亿吨增加到6.9亿吨;水泥散装率
由36.6%提高到55%;预拌混凝土产量达到7亿立方米;预拌砂浆产量达到2
000万吨。
政策为推广护航
在散装水泥发展进程中,政府的政策扶持,成为推动散装水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
一。早在1965年,国家经委就将“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列入“全国64项重大技
术革新、技术革命项目”之一,并明确指出发展散装水泥是国家一项重大经济政策。
在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社会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
“提高水泥散装率,发展商品混凝土”; 2004年,商务部等七部委(局)发布
了《散装水泥管理办法》。
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动散装水泥发展的政策、规章和制
度。例如,1990年,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签发了上海市26号政府令,即《
上海市散装水泥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发展散装水泥的地方政府规章,此
后上海市的水泥散装率迅速增长,十多年时间散装率从1990年的45.35%发
展到目前的94.41%,达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成为全国发展散装水泥的典范。
其次,在加大发展散装水泥的力度上,相继出台了对包装水泥征收“散装水泥专
项资金”以及配套政策,对我国散装水泥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散装水泥专项
基金这一财税政策对落实“限制包装、鼓励散装”的方针和推动散装水泥产业的形成
及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核心作用。
姜增伟说,发展散装水泥是我国政府一贯明确的重要产业政策,对建设节约型社
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推广散装水泥工作已经被列为了考核政府政绩的一项指标。河南散装水泥
办公室主任朱南纪认为,“这将给相关企业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市场的增长是
硬性的。”
产业链粗具规模
位于郑州市大河路中段的郑州宏达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是参与散装水泥行业的新
秀,它生产专用汽车为散装水泥运输服务。
与这个刚刚起步的企业相比,郑州宇通和新飞专用汽车厂则广为熟知,如今这两
个著名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参与到散装水泥产业链的构造中来。为了争夺这一市场,新
飞投入了13亿元资金。
当然,与这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相比,更多的民营资本只能量力而行。据郑州市
散装水泥办公室主任林建中介绍,如今,那些需要1000多万的搅拌站,大多都是
个人、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像这样的搅拌站已经有27家。如果算上那些没有经过政
府审批的,数量还会更多。
从散装水泥的生产、商品混凝土、干混砂浆、水泥预制构件到物流运输的配送,
建筑施工等现代产业链正在形成和逐步完善。
以散装水泥生产为轴心的现代产业链已粗具规模,到2003年年末,拥有散装
水泥专用汽车2万余辆、专用铁路车辆5148节、专用轮船1110艘、发放库容
量920万吨、固定接收库和流动罐容量430万吨,散装水泥销售网络粗具规模,
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点已有1.5万多家。
这进一步推动了散装水泥的发展,据介绍,“八五”期末全国生产预拌混凝土能
力还只有6000万立方米,“九五”期末达1.54亿立方米,年均增长20.7
5%,到2005年则突破3亿立方米。
而随着城市对环境的治理越来越严,为建筑行业提供统一配送材料的市场还将扩
展到更多的领域。嗅到这一信息的资本已开始行动。
2006年9月,一个投资4000万元的干混砂浆生产线在郑州正式投产,该
项目的副总经理张岩认为:“干混砂浆行业的竞争刚刚开始。”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观点,作为郑州市建投主导的项目,其使命就是引导和带动
新型产业,鑫苑名家、郑州歌剧院等项目已经开始使用其砂浆。
如今,禁止建筑工地现场搅拌砂浆已经开始在一些城市实施,上海和北京市已发
文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广州、天津等地的砂浆“禁现”政策也即将出台,而当郑州也
出台同样的政策时,这一新项目的产品肯定会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