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池中粉红的荷花含苞欲放,红白相间的锦鲤自由游弋……这是2006威海环保世纪行采访团一行在市第三污水处理厂看到的景象。让人想不到的是,水池中用来养花和鱼的水竟是污水处理厂产生的中水。据了解,在3年多的时间内,我市先后投入3.6亿元用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经过改造扩建,我市污水处理厂“一污规模小,二污不配套,三污吃不了”的状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回顾:每日约4万吨污水直排入海
我市市区共建有三座污水处理厂,2003年之前,位于青岛路中段的一污日处理能力为1.5万吨,位于经技区的二污设计能力为8万吨,每天实际处理污水则仅为3万吨,位于高技区的三污日处理能力为1万吨。三座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处理能力为每天10.5万吨,实际每天则处理5.5万吨污水,污水处理率仅为55%。其中经过二级处理的污水仅有2.5万吨,二级污水处理率仅为25%。
据了解,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与污水量之间的不配套及管网设施落后是造成处理率低的主要原因。虽然市区拥有220公里污水管道和8个污水提升泵站,但污水管道网分布系统性不强,配套能力不足,导致市区每天约有4万吨污水沿市区10余条河流排入海。生活小区排水管网的不规范及部分企事业单位超标排放和私接乱排污水问题比较严重,导致了市区污水治理难度增大。
3.6亿元投入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我市决定加大投入进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6200万元,采用BOT形式与山东同方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进行三污二期工程的建设,建设规模为5万吨/日。整套污水处理设备全部从德国引进,在工艺、设备、功能等方面均达到了国内外的一流水准。
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成员在已建成投产的第三污水处理厂看到,处理后产生的中水非常清澈,闻上去也没有任何异味,与自来水外观上的惟一差别是有少许悬浮物。“我们拥有先进的紫外线消毒系统,可杀死水中所有的大肠杆菌等病菌和病毒。”该处理厂有关负责人介绍道。第一污水处理厂搬迁扩建工程于今年3月中旬开工建设,该处理厂搬迁后的厂址位于第二污水处理厂,由北京一公司以BOT形式建设运营,一期工程规模为日处理能力4万吨,预计年底可竣工投产。
在管道建设方面,自2004年至今,我市已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在青岛路铺设了8.8公里污水主管道,贯通了市中心区污水向第二污水处理厂传输的主动脉,使中心区每天3万多吨的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对老城区的污水管道设施进行全面改造,截至目前已改造了菊花顶、四方路、花园路等78处污水管网。同时,对望岛河、城南河部分入海口的污水进行了截流,通过截流使每天排入河道的2万吨污水得到集中处理。对戚家庄河等主要河道排污情况进行了普查,查出未并网的排污口76个,涉及排污单位56家,每天排污量超过1800吨,目前戚家庄河排污并网工程已完工。至今,我市水务集团先后投入资金达3.6亿元,市区污水处理能力达15.5吨/日,实际每天处理污水8万吨,新增污水管网132公里,市区大部分河流截流并网。
采访团一行了解到,为彻底摆脱市区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市将进一步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争取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于10月底完成工程主体,年底前完成设备安装,并进行调试运行;合庆污水处理厂于年底完成主体工程,明年3月份完成设备调试;初村污水处理厂的环评及施工图设计于8月底前完成。
污水泵站及管道建设同时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孙家疃、张村污水提升泵站在今年投入运行,至第三污水厂的管道工程力争在10月份前完工。经技区污水管网工程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初评工作已经完成,将争取在今年底前开工建设,渤海河、长峰河治理工程也将于2007年结合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同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