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地,集中了全国1/3以上的科研开发资金,超过70%的产品技术源于企业自身的研究开发。这里每平方公里的土地实现工业产值高达28亿元,15年来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超过30%。
近日,记者随科技部在53个国家高新区巡回采访,目睹了国家高新区在促进技术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正如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评价的,国家高新区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15年来不断摸索创新。它们将科技和经济体制改革有效结合,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营造有利于技术转移的政策环境,搭建吸引优秀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者创新、创业的广阔舞台,为我国新时期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发区建设和产业发展是以招商引资为主?还是以自主创新为主?”中关村科技园区毅然选择了后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在“中国制造”的标签贴满全球的时候,率先提出了“中国创造”的理念。以制度、组织和文化创新为辅佐,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产业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发展。2005年,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800多亿元,占全国高新区总量的1/7,申请发明专利3200多件。8项国际标准、98项国家标准眼下正在园区孕育成形。
地处西北内陆的西安高新区把众多大学、科研院所和国防科技企业吸引过来,促成它们之间的研发合作与交流,通过市场环境配置资源。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平均每天成立4家科技企业、转化3项科技成果,平均每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两项以上专利,引得大批流走的人才不断“回归”西北。
高新区的建设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全行业的技术进步。在沈阳高新区,东软的“虚拟制造”激活了辽沈及国内众多配套生产企业;东大自动化公司的集成创新,推动了一批工矿流程企业现代化。
10多年来,国家高新区率先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以不到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产出了全国5%以上的GDP,而且“我们要的GDP,是绿色GDP。”4年前,海外归来的尚德公司创办人施正荣,拿着太阳能发电商业计划书到国内不少地方推荐过自己的项目,却无人承诺投资。无锡高新区管委会先是投入50万元,成为尚德的第一个股东,接着又为尚德筹资800万美元。如今尚德已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天津高新区从“十五”开始提出“节约每一分土地,建设绿色园区、生态园区”的目标,去年仅取消5座锅炉房,就节约土地近500亩,节省投资6亿元。今年上半年,这里的万元产值能耗由去年的309公斤标准煤下降到172公斤标准煤,节能率达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