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里,长沙印刷业已逐渐告别“铅与火”、走过“光与电”,进入“零和一”的全新数字化时代,曾经背负的“技术水平低、生产设备差”枷锁正被一大批崛起的敢于创新也善于创新的企业打破。尽管如此,业界人士指出,长沙印刷业要真正崛起,还须下一番苦工夫,有三大软肋需要克服。
规模小是长沙印刷企业应对未来竞争的最大软肋。据了解,2005年,长沙共有印刷企业620家,注册总资本为12.3亿元,总产值34.2亿元,各种先进设备951台。而同时期的深圳市印刷业年产值达到275亿元,在全国印刷百强企业中,深圳拥有19家,并且一举包揽了前3强,与北京、上海并列成为我国三大印刷基地之一。相比于深圳,长沙的印刷业在规模上必须要率先突围。“只有合作才能促使‘印刷湘军’崛起,当前长沙印刷业已经不缺硬件设施,但缺少协作精神。”长沙宏顺精品印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小玲说,长沙印刷企业应该相抱成团,合力打造“印刷湘军”。
第二个瓶颈则是行业垄断造成的“市场失灵”。“打破行业垄断,充分进行市场竞争是长沙印刷企业必须跨越的一道坎。”望城湘江印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国良认为,印刷行业是一个竞争性行业,所有企业应该在同一市场环境下展开竞争。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留下的一些不合理因素,导致了目前长沙印刷产业发展遭遇“市场失灵”。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完全的信息发布制度和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
人才的流失是阻碍长沙印刷业进一步发展的又一瓶颈。印刷行业是一个高度依赖熟练劳动技能的行业,培养印刷技工的周期长,不少印刷企业投入了巨大的财力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比如,培养一个优秀的胶印师傅需要8-10年。“当前长沙印刷企业技工跳槽的频率较高,大多数优秀技工流向了沿海地区。”市新闻出版局印刷复制处处长汤青峰说,长沙下一步需要研究相关的人力资源开发政策,要为留住人才创造环境。据了解,深圳每月的人工成本是1400元/人,而长沙只有700元/人,如果能够具有人工成本上的优势,将有利于长沙印刷企业通过丰富人力资源增强竞争力。
克服三大软肋,长沙印刷业将在中部崛起中占得先机。据透露,目前投资4亿元、占地1200亩的长沙印刷科技产业基地已全面启动建设,到目前,已入园印刷企业19家、纸业2家、油墨1家;已开工建厂的企业11家,投产企业4家;今年底将有10家印刷企业建成投产。该基地建成后,将引领长沙印刷业发展成长沙经济的支柱产业,为长沙印刷业成为中国印刷业重要的生产基地赢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