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深圳口岸医疗仪器及器械进口转升为降,据海关统计,1-7月合计5581万美元,下降2.2%,而2005年全年尚有6.9%的增幅。
国内替代能力强的品种进口量迅速下降
1-7月,深圳口岸核磁共振成像装置进口2台、772万美元,分别下降50%和45.8%;病员监护仪进口714台、372.4万美元,分别下降80.7%和53.3%;B型超声波诊断仪进口124台、227.2万美元,分别下降45.6%和3%。同期,深圳口岸彩色超声波诊断仪进口252台、1823万美元,分别增长1.4倍和1.8倍;其他医疗、外科或兽医用X射线应用设备进口31台,增长19.2%,价值654万美元,下降12%;X射线断层检查仪进口5台、347.5万美元,分别增长25%和353.8%。
主要从美欧日发达国家进口
1-7月,深圳口岸从欧盟进口医疗仪器和器械2158万美元,下降15.8%;从美国进口1365万美元,下降24.1%;从日本进口958万美元,增长22.4%。
一般贸易进口为主
1-7月,深圳口岸一般贸易项下进口医疗仪器和器械4537万美元,下降4.2%。
业内人士分析深圳口岸医疗仪器和器械进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一方面从需求上看,医疗器械检查收费改革对需求有抑制作用。长期以来,进口大型医用设备收费标准高于国产设备,促进了各大医院购买进口产品的积极性,抑制了国内大型医疗设备生产的发展。2005年年末,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制订和调整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医院在大型医用设备的检测和治疗收费上不得区别设备产地、型号,并遵守“不盈利”原则,宣布将对大型医用设备的使用成本进行测算并公布平均成本,各地参考平均成本制定价格,且已经有部分省市降价。另一方面从供给上看,国产高科技医疗设备崛起为替代进口创造了条件。
目前,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环渤海地区业已我国三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以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长于研发生产综合性高科技医疗设备,在监护设备、超声诊断、医学影像设备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生产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培育出一批大型知名生产企业,很多产品通过了欧洲CE、美国FDA等严格认证,其他一些高科技医疗设备在合资和引进先进技术后,国内生产能力也得到加强。